时间:2021-11-11 14:09:45
来源: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日前,以“传承红色基因,创新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邯郸市举行。涉县作为承办地之一,扎实推进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依托太行山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将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致高度融合,盛邀宾朋,欢腾一片。
太行红河谷旅游风景道以涉县漳河为轴,两侧山脉为界线,将红色人文历史遗迹、赤壁丹崖地貌、多彩植物景观、河谷田园写意作为规划基调,构建出“一条河、两岸峰、五彩谷、九小镇、十三美景、百味乡情、千里天路、万顷画廊”的整体形象。
行在太行红河谷这张壮美画卷上,涉县山城的过往近在眼前。秋日,在太行红河谷旅游风景道缤纷花海中,寻觅芬芳之旅,路路皆往桃源。涉县邀您看红看绿看产业,一片生机勃勃的幸福康庄。
景致篇
炽烈如霞 革命薪火代代传
清漳河谷独有的红色石壁山崖、红石断墙以及红岩障谷。
“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清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浊漳之水。”这是《山海经·北山经》对清漳河的描述。清漳河源自太行山,属海河流域,是漳河的分支之一。清漳河从山西黎城县清泉村入境,由西北向东南滋润全县,长61公里,流域面积1100多平方公里,是涉县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清漳河生生不息,滋养着两岸乡民。
清漳河沿岸水草丰茂、绿树成荫,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诗人阮章竞曾用“漳河水,九十九道弯,层层树,重重山,层层绿树重重雾,重重高山云断路”来赞美清漳河的风光。逐水而居方解水韵之美,因水而生更知水之金贵,近年来,涉县着力保护修复清漳河流域这块稀有的生态资源。在涉县清漳河国家湿地公园门口,只见遍野瑞草披翠,满目流光溢彩,大片的芦苇荡与湿地水面连成一片,远看水天一色碧波荡漾,近看绿草茵茵水鸟嬉戏,造型别致的护坡、堤坝巧妙改造了地形,构建起深水区、浅水区、漫滩区、岛屿区,为鸟类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条件。曲径通幽的木栈道掩映在绿树水草从中,行走其上心旷神怡,仿佛可以忘却城市的喧嚣。
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素有“秦晋之要冲、燕赵之名邑”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以保护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结合“山、谷、镇、路、水”五大要素,在综合整治提升后,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红”。
涉县的红叶不是枫叶,而是太行山特有的黄栌、黄连木、柿树、火炬等树种。放眼望去,清漳河谷漫山遍野层林尽染。层层叠叠的山岭上,红黄相间、橙绿映衬,炽烈如霞、绚烂似云。朝阳沟隧道的开通直接打通了邯郸市西部旅游环线,10分钟的路程,涉县、武安市两地美景融为一体。今年金秋,这里更是车行人涌。
进入太行红河谷旅游风景道,革命圣地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近在眼前。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华北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日报社等百余个党政机关单位长期驻扎于此。曾有一批血气方刚的将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出红色的壮丽篇章。“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将军为殉职的左权将军所作题词,也是献给所有太行英烈的挽联。此刻,紧邻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的红色记忆小镇二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边区教育厅旧址、八路军先遣团旧址、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等多处建筑已完成装修,进入布展阶段……
最后一碗米送去当军粮,最后一尺布拿去做军装。在清漳河沿线,几乎每个村庄都有生动的红色革命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晋冀鲁豫边区交通总局在涉县8年,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2021年,涉县将红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在红色记忆小镇原有基础上精心打造再提升,这些红色遗迹按照1∶1的比例原样复制,集中在一起,冀晋鲁豫边区交通总局也在其中。连心巷、赤岸公园、太行颂主题展出令很多来参观研学的人,在这里重温初心与使命,当一天八路军,穿军衣、绑裹腿、穿草鞋、推独轮车……革命薪火世代相传。
隔河望去,中皇山上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娲皇宫。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是我国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为全国祭祖圣地之一。娲皇宫设在山势陡峭、险峻的山腰上,宽广的平台上建有娲皇阁、梳妆楼、钟鼓楼等大小12座建筑。在这些古迹文物中,摩崖刻经最为珍贵,是我国现存摩崖刻经中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摩崖刻经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佛教典籍中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娲皇宫古迹之精髓,是北齐文化的历史缩影,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远古神话给这条鲜红的河谷增添了一抹神秘。每年3月庙会,许多华侨、游子都会前来敬香祭拜,香火不断。
沿河而下,可去往大地画廊。占地1800亩的“女娲飞天”巨型彩色稻田画,铺展天地间。“稻花香里说丰年”,冷水虹鳟鱼在水中自由游弋。这里还可以看到清漳河谷独有的红色石壁山崖、红石断墙以及红岩障谷。攀山而上,就是著名的涉县古八景之一“韩山戴雨”之地韩王山,据说为古时韩信屯兵之地。该山主峰海拔1199米,无数摄影爱好者冒雨上山,只为云海翻腾、山色空蒙的胜景。
涉县古有“三槐九景十八峪”之称,今有“天然博物馆”美誉。名人墨宝、古建民居、人文景观,历经岁月洗礼,风华依旧。河谷内还有清泉古寺、漳河落涧、彩绘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的晾水塔等景致,留住记忆再添新景,随处入画。
产业篇
“美丽”经济带来真金白银
穿行于绿海山间的涉县旅游公路。
太行红河谷旅游风景道沿线设有18个公路服务驿站。
鲟鱼、大鲵、虹鳟等冷水鱼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近日,首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名单出炉,涉县榜上有名。“十四五”时期是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农业农村部围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丰富乡村产业业态、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启动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工作,以县域为单元整体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太行红河谷旅游风景道长235公里,位于邯郸市西部太行山区,贯穿4个县(市、区),串起15个乡镇,68个旅游景区,形成一条“太行项链”。涉县境内提升、改造186公里,构建起“一水路、一大环、五谷环、两步道”的交通运输网络,绿化精心,公路驿站服务充满温度。道路直接辐射晋冀豫三省六县,是一条集自驾旅游、人文体验、乡村休闲、山地康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太行山水大道、文化复兴大道、乡村振兴大道,是太行山旅游经济带的重要载体,真正实现了旅游公路向公路旅游的转变。
涉县是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农村公路为百姓聚人气、添财气,条条坦途通民心。太行红河谷旅游风景道如同一把致富金钥匙,开启了乡村振兴的幸福之门。回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沿途农家乐、采摘园、扶贫微工厂如雨后春笋,群众吃上了“旅游饭”,发起“旅游财”。
小桥流水、乌蓬画船,一派江南风情。太行民俗小镇是一个集书画艺术区、度假酒店区、古镇商业街等为一体的休闲康养特色小镇,与一二九师纪念馆所在地赤岸村隔河相望。遍布河谷的连泉水镇、七彩小镇、常乐小镇等无数个特色小镇,处处透露出涉县传统村落与时尚交织的文化内涵和山水灵性。
太行红河谷旅游风景道两侧,各种产业发展迅猛。常乐村兴建了冰葡萄养殖基地和欧情酒庄,鲟鱼养殖基地的冷水鱼是人民大会堂指定特供鱼。固新小龙虾、胡峪蒜苗等养殖基地的货品卖向全国。沿河上下,中药村红花、板蓝根、金花葵、柴胡等品种,“花”开遍地。药材在河谷中分布很广,面积达20余万亩,参与村庄农户众多,错季花期长开不败,游客不断,形成一条充满生机的农旅产业走廊,为群众带来真金白银的“美丽”经济悄然绽放。
今年“五一”假期,最具人气的旅游打卡地要数太行梯田里的“石头王国”大洼村,全村收入100万元。“太行小漓江”刘家村日接待游客过万人,过去寂静的小山村如今灯火通明,人潮涌动,太行山村“夜经济”成为一种新时尚。据统计,2019年涉县文旅和第三产业占比首次突破50%。旅游人数达到18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直接受益脱贫人数达4000人。
美食篇
最美不过山间味
提起吃,涉县的民间美食就如同这里的风景名胜一样多。八大菜系之外的这些吃食,深藏着太行山淳朴的民风、乡愁,一粥一饭中蕴含着村民的艰辛、甘甜。山间野味掠过舌尖,尽是惊喜。
涉县美食多以山间谷物、玉米之类的主食为主。简单一数,就有小米焖饭、软柿子抹窝头、抿节、菜锅卷、琥珀核桃(仁)、红薯凉粉等不下20来种。
小米焖饭又叫金米捞(焖)饭人参菜。传说刘秀带兵逃难至此,饥饿劳顿,当地百姓就做了太行梯田小米焖饭。胡萝卜、土豆切丝焯水加盐,佐以山上的野韭花酱和秋冬腌制的芥菜丝。小米抗饥顶饿,小菜丁酸爽可口,将士们纷纷称赞,刘秀忙问这是何饭,乡人随口说出金米捞(焖)饭人参菜。细想这名字倒也妥贴,小米金黄,萝卜在民间有“小人参”之称。
故事流传至今,小米焖饭也成了各大餐馆的主打特色美食。如今,食客们倒是有了更多选择。起锅烧油,下花椒、葱姜蒜末爆香,倒入洗净切好的白菜、土豆、茄子等时令蔬菜,加盐加足量水,下小米煮沸关小火焖熟即可。如果想怀旧,那就来碟萝卜丝、芥菜丝和野韭花酱,最美不过山间味。
软柿子抹窝头也是涉县独有的一道美食。涉县的“70”后或许都还记得,那时主食少,每到冬天,家家户户都会在屋顶瓦片铺上谷子杆或玉米杆,将红通通的软柿子放在上面,再用草帘盖上,保温不冻。可柿子不能当主食啊,怎么能天天吃,乡亲们发明出一道美食。他们把玉米面加沸水和团,捏成圆饼煮熟或蒸熟,吃之前在窝饼上摊一个天然冰镇的甜柿子,甜爽可口。民间流传着一句话:软柿子抹窝子,顶个火锅子。可想这道美食的受欢迎程度。
据统计,抗战时期,涉县人民共上交公粮超过1亿斤。刘伯承曾说过,如果没有涉县人吃糠咽菜,我们就只能吃石头了。涉县是革命老区,来这里只能吃忆苦思甜饭实则不然,除了传统风味美食,独有的冷水鲟鱼远销国内外。本地厨师开发出了鲟鱼十二吃,溜鱼片、香辣鱼皮、椒盐头脆、双椒鱼丁等,可满足不同口味的食客。(张付平)
《中国交通报》2021年11月2日4版
责任编辑:张贺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