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交通运输民声网

当前所在: >

/

时事聚焦

/

正文

昔日红军路 今天幸福路——龙胜至峒中口岸公路(龙胜芙蓉至县城段)建设纪实

时间:2021-11-03 10:42:47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通讯员 覃晨曦

  

  80多年前,红军长征经过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为这片热土注入了珍贵的红色力量,自此,红色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各族同胞紧密团结,奋发有为。

  旭日东升,光芒万丈,树木和梯田被镀上了金色光辉。在不远处,一条“巨龙”正缓缓成型,向山脊延伸,向天问道。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龙胜至峒中口岸公路(龙胜芙蓉至县城段)(以下简称龙城高速)的建设者们正通过勤劳的双手,努力铺设着人民群众通往更美好生活的“幸福路”。

  2020年3月28日,龙城高速开工建设。该项目跨越桂湘两地,路线全长32.17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湖南、广西两省区边际公路网络布局,提升公路运输服务能力,对推进桂湘边界地区旅游开发和经贸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以谋为先 技术攻坚

  “涉险滩,迎急浪,攀山峦,跨沟壑。”项目建设初期,龙城高速项目部提前谋划项目物资供应、场站选址等方案,不断探索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龙城高速沿线地材匮乏,岩石材质普遍较差,不适合用于项目施工,若对外采购碎石,将导致成本大幅增加。为推动建立自营石场,龙城高速项目部对沿线岩石分布进行了细致勘探,发现7处位置存在岩石,并分别进行了钻探取样。此外,项目部将主线范围内强度较好的风化石、周边洞渣等原材料加工成碎石,解决了临建设施及便道修建所需的12万立方米混凝土来源问题,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

  龙城高速茶洞隧道全长4202米,是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桂北地区在建最长隧道。受桂北地区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独特性的影响,茶洞隧道建设面临软岩、坍塌、涌水等地质病害,且地质断裂软弱破碎,被称为龙城高速“最难啃的软骨头”。面对诸多不利因素,龙城高速项目部成立隧道突击队、党员先锋队,邀请隧道专家共同商讨建设事宜,经过不断研讨实践,并综合运用地质雷达、三维地质物探、超前地质钻等多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查明隧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体分布状况,为隧道开挖提供精细基础地质资料,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隧道施工风险。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部最终决定采取“管超前、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的方法施工,逐步攻克了这块“软骨头”。

  青山绿水 永不褪色

  植被茂盛的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亚热带植物原生地之一,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一直以来,龙城高速建设者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将防污设施、水土保持设施和主体工程同策划、同施工、同建设,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

  针对龙城高速隧道弃渣利用的关键问题,龙城高速项目部成立创效突击队,通过对废弃洞渣的合理调配、加工运输,广泛综合利用于路基填筑以及二次加工应用于生态防护工程、排水浆砌工程、路面工程等,利用率达到95%。隧道弃渣的有效利用,解决了当地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大大降低原材料采购费用,节约弃渣场占用征地面积。

  沿线控制性工程寻江大桥全长530米,桥型主跨结构为连续刚构,主墩采用空心薄壁墩,是桂北地区在建最高桥墩。该桥地处陡峭山间,地质条件较差,主墩桩基需穿过寻江卵石层,施工难度大。同时,该桥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桑江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县城一级水源取水点范围,环保要求高、安全风险高。为此,龙城高速项目部积极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及应急预案,通过现代化机械和科学的施工技术攻克河床钻孔难题,严格控制护筒埋设、泥浆制备、冲击钻进、消除沉渣、混凝土灌注等关键环节,避免钻进过程中河床卵石层出现漏浆、坍孔等问题,避免对寻江造成污染。

  此外,对于同在水源保护区的民合特大桥,龙城高速项目部因地制宜地选择旋挖钻进的施工工艺,成孔速度快、污染少,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又确保水源水质不被污染,保护了沿线的绿水青山。

  红色精神 反哺社会

  过去,龙胜各族自治县部分山区资源匮乏,当地百姓“向天问路”,顺着山势,用勤劳的双手开垦出如今闻名中外的龙脊梯田。路通则人心通,如何在修建高速公路的同时,传承红色精神,保护地方民风民俗,项目建设者给出了“龙城方案”。

  在推进施工便道建设时,龙城高速项目部践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龙城精神”,走村入户,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加强与村民协调沟通,切实解决村民顾虑,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顺利完成60公里施工便道的修建,为龙城高速主线修筑提供“生命运输通道”,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上百个就业岗位。

  昔日红军长征走过的偏僻山寨,如今,修通了直达县城的水泥路。红军长征留下来的一个个红色遗迹,也被开发成了红色旅游景点,成为加快乡村振兴的红色资源。

  “村民们纷纷经营农家乐、开展特色农产品种植,日子越过越好了。”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牛头村红军驿站讲解员苏曾波说道,“等龙城高速通车后,就会有更多游客来到龙胜,我们的旅游业一定会更加红火。”

  

  图为龙胜至峒中口岸公路(龙胜芙蓉至县城段)。 谭超殿 摄


原文链接:http://jtt.gxzf.gov.cn/xwdt/jtxw/t1068243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