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04 19:20:45
来源: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一出邯郸东站,走几步路就是公交站牌。下了高铁就可以坐公交,真是太方便了。”市民冯女士向我们说道。随后,冯女士点击电子站牌的触摸屏,查看公交实时到站信息。公交车运营规范化、智能化水平有了长足进步……河北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创建成果正在凸显。
自2017年首批省级公交示范城市创建以来,我省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脚步从未停歇。2018年,第二批省级公交示范城市创建正式开始。今年7月27日、28日,由行业专家及管理人员组成的复核评估组,对邯郸市、武安市公共交通创建情况进行复核评估,通过实地考察、核验基础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对两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情况进行了评估,创建显著成效给评估组人员留下深刻印象。
场站建设:
从“无”到“有”,从“有”到“好”
“这里原先还是一片荒地,如今,正在建设成邯大路公交枢纽站场站,整体工程预计今年10月底完工投入使用。这是我市第一个公交场站立体开发试点项目,尝试公交场站运营和商业模式的协同发展。”邯郸市公交集团副总经理靖海军说道。
在走访公交四公司停车场时,邯郸公交集团基建公司经理崔睿向我们介绍到,公交四公司停车场建于1991年,使用年限久远,车场路面、房屋、设施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严重影响其使用。如今,该场站正在进行地下管网铺设及场地硬化、办公用房内外整修,并全部安装了仿古屋顶,使整个车场环境焕然一新。
据了解,在创建前期,邯郸市部分公交场站破旧,路面坑洼不平,车辆夜间进场率较低,马路上停车现场极为普遍,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对市民出行造成极大不便。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省委省政府及邯郸市政府、市交通运输局在政策、资金、土地上给予大力支持,通过努力,场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场站4个,升级改造1个,在建1个;公交停车场、枢纽站及首末站共31个,停车场15个、枢纽站8个、首末站8个;公交进场率达到100%。东部公交园区为重点解决商、住、学等人员的出行需求,该场站配备10个充电桩,保障90部公交车辆充电运营,可满足100辆公交车辆的停放、维修等。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巨大飞跃。
在武安,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旭东说:“市公交公司院内路面硬化及充电桩建设已完成。阳邑、沙洺城乡建设公交换乘站,阳邑已进入土地选址划拨审批阶段;沙洺因武安市2019年旅发大会期间变更在此地建立旅游集散中心的规划,对应的场站建设分别调整到九龙山和西部太行山景区末端。目前九龙山已改造完成投入使用,太行山各景区停车场和充电桩建设已完成。富强大街与南环口公交充电站改造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因城市框架扩展,已不适应公交枢纽网络的需要,须重新选址规划。经市创优发展公共交通领导小组研究议定,迁址到矿建路与西环路交叉口西南角,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
创新与智能:智慧交通进入“掌上”时代
邯郸全市拥有常规公交线路90条,创建两年期间调整优化公交线路46条,开通多元化运营模式线路40条,11条线路实施延时服务,形成了以常规公交为主、定制公交、通勤班车和社区巴士为补充,交通枢纽、商业网点、大型居住区、高教区等主要客流集散点为公交的“两线三环”“井”字骨架,交叉联通主次干道穿梭小街巷、联通乡镇的公交线网结构,保障了邯郸市居民的出行要求。每条线路均可以在手机端查询发车、到站情况。
在智能化方面,邯郸市采用电子站牌,可以为乘客提供车辆到站信息提示、政务信息公告、出行线路查询、站点全景监控等多项便民功能,真正找到了公共交通通往智慧城市的“金钥匙”。
武安市加大创新智能方面的投入,公交智能调度系统于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共投资597万元,包括调度中心一个,车载调度、监控系统设备320套。
武安市还开发了“坐公交”手机端app,数据与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后台同步,乘客可以在手机上完成线路查询、车辆实时位置查询等工作,也可以实现软件内电子支付,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同时,设置城市和乡镇充电站5个、充电桩37台;建成城市智能公交候车亭37座、普通候车亭41个,灯箱式站牌108个、城乡招呼牌480个,为市民的公共交通出行保驾护航。
文化与服务:和乘客一起“乐享其乘”
走在毛遂大街上,处处可以感受到成语之都的历史文化氛围。邯郸市结合自身地域文化,在毛遂大街新建22座新型一体化特色景观候车廊,辅以邯郸成语典故、赵文化等内容展示,彰显邯郸历史文化底蕴,实现公交候车廊与站台功能的完美结合。
武安市则大力发展旅游特色。开通了多条旅游专线,其中,13路公交车向九龙山景区延伸,拉近了城乡距离,方便了广大市民到九龙山休闲锻炼,有效发挥九龙山的后花园功能,提升生态环境利用价值,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视乘客为亲人,视老人为父母”,是邯郸市公交公司树立的服务理念。通过开展“一分钱乘公交”“绿色出行宣传周”“移动支付乘车打折”等多种活动,缓解乘客在长途乘坐时的疲劳感,同时,在行驶过程中,乘务员会给乘客带来丰富多彩的表演节目,和乘客一起“乐享其乘”。
“为了让市民享受到安全、便捷、舒适的公交服务,2018年开始,我们着力打造了‘一线一特色,一车一景观’的车厢文化。车长和乘务员自费打扮车辆,每辆车都有不同的主题,让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不仅有美的体验,还能学到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主题车厢上线以来受到了广泛好评,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1.62%。有的乘客甚至因为读车厢内张贴的故事过于入迷坐过站。”邯郸市公交总公司副总经理王洪彬向我们介绍。
这样的特色车厢文化在武安市也有体现。武安市公交推出了公交4路党建文化、公交13路花卉文化等特色车厢文化。同时,在惠民政策上,进行公交单价的调整,几条线路的价格均有一元两元的下调。公交单价下调一小步,惠及民生一大步。
能源赋能:让公交出行更环保、更安全
公交优先理念深,绿色出行是首选。近年来,邯郸市委、市政府与武安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保障力度,现已形成新能源公交车为主体、综合换乘枢纽为衔接、多模式协调融合发展的绿色环保公共交通体系。
邯郸市大力实施“绿色车辆应用工程”。截至目前,拥有绿色环保公交车2132台,其中纯电动车1248台、天然气燃料车884台,绿色公交车比例从创建初期的83%提升到100%,实现了100%配备空调。同时,为保证新能源车及时充电,创建期内新建完成3座充电站,目前充电站已达19座。
武安市投资1.5亿元,购置投放241辆新能源公交车,建设城市和乡镇充电站5个、充电桩37台;改造和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8条,收购整合农村客车160余部,全部实现了公车公营。目前全市公交线路已达49条,市域内客运车辆472辆,其中公交车辆458台,公交车中新能源车比率从80%提到了100%,公交发展规模在全省县级城市名列前茅。
民生工程,重在办事,成在务实。经评估组评估,两市的各项创建工作均已超过预定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下一步,我们还将对张家口、秦皇岛和定州、宣化、滦南、三河、黄骅进行评估,确保这项工作切实取得成效,成果惠及民生。”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员说。(梁昊天 刘练)
责任编辑:邢莫冉 朱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