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交通运输民声网

当前所在: >

/

运输资讯

/

正文

中国交通报 :元古堆不“远古” 好日子在路上

时间:2021-07-17 13:35:26

来源: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官网

作者:佚名

  特约记者 马琼晖 通讯员 张向宇

  

  2013年,元古堆村还是泥土路(上图),如今硬化路已通进村(下图)。吴鲁 供

  

  走在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草木葱郁的自然风光让人一改对黄土高原村落的印象。一条平坦的村道穿过绿茵茵的田地,串起公路两旁红顶的厂房、青瓦的农舍、崭新的校园,构成一幅现代田园景观图。

  “以前村里基本是泥土路,只有2.2公里水泥路,一下雨,村民一周都不能出行。”元古堆村村委会主任郭连兵说。元古堆村位于林缘地带,早些年,这里交通闭塞,群众喝的是“黄泥汤”,走的是“羊肠路”。“走不出,进不来”成了制约该村发展的最大痛点。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元古堆村考察,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给家家户户送年货,鼓励大家一起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场以修路为突破口,打破贫困壁垒的战役即刻打响。8年来,元古堆村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实现了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百合、菌类、中药材种植,肉羊养殖,乡村旅游等多元化产业也迎来新发展。

  雨鞋压箱底 进城坐公交

  高寒阴湿气候,三面环山,自然资源极其有限,全村人挑山泉水,住土坯房,无动力电,更没有一条硬化道路……昔日元古堆,亦如它的名字一样“远古”而“落后”。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1465.8元,贫困率高达57.3%。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元古堆村后,以交通运输部、中央统战部为代表的30多个单位和企业,倾力帮助和支持元古堆村脱贫攻坚。如今,13.5公里的通村道路、17公里的社内硬化巷道、6.9公里的入户硬化路覆盖全村,一辆辆汽车频频驶过。

  谈起家乡今非昔比,郭连兵笑呵呵地说:“以前一到下雨天,路就变烂泥沟,家家户户都要备雨靴,现在路变好了,我的雨靴压箱底都快找不着了。现在我们家门口、田地间都是硬化路,走几步就能坐上‘村村通’公交,一会工夫就到乡里、县里了。”

  2018年,全村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跃至10789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7325元。全村有38户实现存款5万元以上。

  甩开膀子发展多元产业

  “以前路不好,我种的中药材、马铃薯只能用三轮车运。路面长年翻浆,有时三轮车陷进去,半天时间花在路上。现在大小车直接能开到地边,一会工夫就运走了。”元古堆村村民曾玉成说,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村民没了后顾之忧,能甩开膀子发展产业。

  地处“千年药乡”定西,元古堆村也因地制宜发展起中药材产业,吸引药企落地,建立药材加工车间,吸纳村民就近务工。此外,特殊的阴湿、阴冷“二阴地”也使元古堆村成为百合生长的沃土。目前,该村447户人家中,有390多户都在种植百合,种植面积达1500亩以上,元古堆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此外,元古堆村大力培育农村新型产业,由2名村干部领办3个合作社,按照“五统一分”(统一供种、培训、技术、品牌、销售,分户生产)带贫机制发展产业,实现贫困户入社的全覆盖;通过引进多家龙头企业,不断拓展加工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吸纳200多人在家门口就近务工,使全村富民产业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在甘肃,像元古堆村实现华丽转身、迈向小康的例子还有很多。放眼陇原大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100%建制村通邮,广大农村地区因路而兴。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9.2万公里。

  

  


原文链接:http://jtys.gansu.gov.cn/mtkjt/61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