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17 08:25:28
来源: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到现在已经连续48小时没有休息过了,大家克服困难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恢复公路通车。”7月14日,记者联系到承德市公路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处长于泾泓的时候,他声音中带着疲惫。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道路抢险工作)
他告诉记者,截至7月14日16时,全市16条段因水毁造成断交的普通干线公路已全部抢通恢复正常通行。7月13日凌晨,15条段发生断交,北凌线2处,京环线13处。其中,北凌线两条段于当日19时恢复通行,京环线一条段于当日23时恢复通行。7月14日7时30分许,承赤线一条段发生断交,于当日中午12时恢复通行,京环线12条段公路于14日16时全部恢复通行。全市16条段断交公路历经36小时抢通工作已全部恢复通行。截至目前,全市普通干线公路全部畅通,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件。
(救援现场)
从承德市交通运输局获悉,7月11日20时至13日07时,承德市普降大到暴雨,平均降雨量82.5毫米,且降雨仍将持续。其中,兴隆、营子平均降雨量超过130毫米。受强降雨影响,全市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及农村公路多处出现塌方、落石、泥石流、路基损毁等情况,特别是兴隆县国道G112线、省道S358北凌线15处点位因水毁断交,承德县上滦线、兴隆县半苗线、丰宁县南扬线等10条县乡公路35处点位因水毁断交。
G112京环线兴隆县半壁山镇K953+360-K953+400段,双向断交,路基、路面、路肩墙损毁。
“7月12日晚上降水量很大,各个水库基本溢满了。”兴隆县公路管理站站长张军介绍了当天的情况。北凌公路K1+700由于位置沿河,上游河水冲刷下来造成公路挡墙损毁,约35米长的道路冲断,双向断交。兴隆公路管理站的养护和巡路人员在凌晨4点左右发现这一情况,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动机械设备和人员开始进行抢修,截止13日19时左右,已经恢复通车。
(半虎线七道河段塌方正在清理中)
此外,降雨还造成了10条县乡农村公路35处断交(含6座小桥),这些公路目前都在抢修当中。经全力抢通,现已有8条县道22处断交恢复通行,除桥梁冲毁路段外剩余点位预计7月16日抢通,桥梁冲毁路段,相关县市区交通运输局正积极协调乡镇村修建临时通行便道,正在加快抢修。
S358北凌线兴隆县北营房镇K1+700处,双向断交,路基掏空、路面损毁。
据了解,接到相关县市区局道路水毁报告后,承德市交通运输局立即报告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度指挥,启动应急抢险预案,派出工作督导组指导督导现场抢险和监管工作,责成相关县区抢险队伍抵达现场进行抢通。在省交通运输厅派出的专家组现场指导下,按照一条公路、一套班子,成立抢险指挥部,落实好抢险人员、设备、车辆、物资情况,实施抢险工作责任制,并协调公安交警、交通运输执法人员及时到位疏导交通,防止次生事故和车辆滞留,做到科学抢险、安全抢险、快速抢险、应抢必抢,确保公路尽早恢复畅通。
(救援进行中)
同时,他们组织公路设计、养护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测,根据水毁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快速抢通方案及下步修复方案。在水毁现场及时设置警示提示标志、标识,指定专人负责对水毁路段及其他公路桥梁、涵隧、易发滑坡、坍塌、泥石流路段等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监测,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气象、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加强水毁现场人员、车辆的安全监管,避免发生次生灾害。及时督导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重点对交通完全阻断的乡镇“孤岛”进行排查,加快公路抢险保通进度,并协调做好人员疏散、物资保障等工作。
S358线K0+000-K10+000段、K5+200-K5+270段下边坡路基冲毁,单向断交。
截至目前,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累计投入应急抢险人员3494人次,投放机械设备769台次。(邢莫冉 张伟)
责任编辑:梁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