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交通运输民声网

当前所在: >

/

信息联播

/

正文

脱贫攻坚受表彰个人先进事迹(三)

时间:2021-06-01 00:52:11

来源: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官网

作者:佚名

  5月25日,省交通运输厅召开脱贫攻坚总结奖励大会,通报表彰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多家单位和个人。今天让我们走近受到

  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先进个人代表李向阳、董晞中、刘宝,了解他们的故事。

  李向阳

  李向阳在省公路局从事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2018年5月到甘肃省交通运输厅交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从事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以来,他牢固树立“精准脱贫、交通先行”的工作思路,在交通脱贫攻坚中理思路、谋发展,迎难而上,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旺盛的工作热情,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出色地完成了全省交通扶贫脱贫攻坚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道路通,百业兴。李向阳始终坚持“建成一条农村路、带动周边一方富”的信念,系统谋划,编制规划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实施方案、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交通扶贫和“四好农村路”建设。他在实施过程中抓管理、促进度、保质量,破解了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啃下了交通扶贫“硬骨头”。为了保护好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他建议把6418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路段整治纳入了全省脱贫攻坚任务考核范围,制定了“一路一整治方案”,进行月督办、月通报,在全省范围晾晒排行榜,高质量完成了整治任务。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抓整改的一系列部署要求,组织农村公路督导帮扶组对全省“两通”情况进行“回头看”,查漏补缺。他认真梳理“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任务,检视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限期整改、清零销号,通过查漏洞、补短板,整改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努力推进交通扶贫任务顺利完成,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公路交通人的高尚情怀。

  董晞中

  2017年9月,省水运管理局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董晞中被选派担任深度贫困村临潭县新城镇口子下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从那时起,他担负起帮扶工作队“宣传员”“信息员” “战斗员”“监督员”“服务员”“指导员”等职责,用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书写交通人的责任担当。

  帮扶期间,他运用党员活动日、群众大会、入户走访、群众来访、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他的身影总出现在田间地头、饭后茶余,入户了解群众意见,协助解决各类问题。通过一户一户地摸情况,一户一户地想办法,一户一户地解难题,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计划。他协调帮扶单位开展送温暖慰问、春耕农资捐助、贫困户学生资助、党组织结对共建、送医下乡、文化下乡、劳务输转、消费扶贫、土炕改电炕、赠送疫情防控物资等帮办实事好事活动,动员贫困户劳动力外出务工,以消费扶贫为抓手推动产业帮扶工作,制定了口子下村“攻坚、巩固、提升、兜底、整改”五大任务作战图,随时监测收入情况……各项措施发力,口子下村实现了如期脱贫。

  他时刻将群众的“急、难、愁、盼”记在心头。接到贫困户求助,第一时间赶到其家中,忙前忙后。他协调抢修贫困户武兰芳因暴雨倒塌的住房;帮助贫困户家庭毕业的大学生何永才、何永桃落实工作;协调帮扶单位开展尘肺病专项帮扶行动,为村卫生室捐助制氧机;为贫困户争取落实省内高职院校减免学费书本费、雨露计划等教育扶贫政策……

  作为一名有着近30年工龄的专业技术干部,董晞中一直以自身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影响带动着其他帮扶干部。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吃住在村、工作在户。注重言传身教,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工作队队员作风养成,在实践中的教育和培训干部,通过“传、帮、带、促”等方式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董晞中充满正能量的真情帮扶温暖着每一位乡亲,也为帮扶工作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帮扶路上,以心相换,以情相融,以爱相倾,以力相助。

  刘宝

  2018年8月,在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担任安全管理部部长的刘宝被选派到甘南州临潭县王旗镇草场门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两年多时间,他和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群众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蹚出了一条符合该村实际的产业扶贫道路,使730余人的草场门村村容村貌、村民收入、干群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昔日的集体经济“空壳村”成为当地闻名的产业发展“带头村”,他本人也完成了从公路工程安全专家到脱贫致富引路人的转变,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大宝书记”。

  草场门村距离临潭县王旗镇政府6公里,是一个平均海拔2633米的传统农业小村,全村183户738人,长期以种植中药材和外出务工为主,收入结构单一,贫困发生率12.4%,脱贫难度大。他在多方走访调查后确定了“村集体(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为贫困户脱贫拓宽增收渠道,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在他的协调努力下,帮扶单位先后投入33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建立草场门村蔓芹湾养羊合作社、铭归养蜂合作社和万红中药材加工合作社,连续两年带动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分红和务工增收96720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7200元;投入帮扶资金4万元建成一座蘑菇大棚,2020年产平菇8000余斤,实现收益3.2万元,带动8户贫困户实现分红增收1.2万元;投入帮扶资金15万元支持全村183户群众发展藏香鸡产业和26户贫困户发展獭兔养殖产业。

  在推动就业扶贫和扶贫车间建设方面,他搭建起各帮扶村贫困群众和建设项目的桥梁,先后组织120余人赴帮扶单位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承建的新卓项目、大新项目、卓合项目就近务工。在此期间,他还主持完成了省公交建集团“扶贫车间”实训基地功能定位、场地选定、区域划分及贫困务工人员“一人一档”建档等工作,打造了一个能够长期灵活吸纳贫困群众的劳务帮扶平台、教授贫困群众职业技能的学习平台。

  三年来,他先后筹集帮扶资金为2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完成了危房改造、房屋修缮,对全村11.875公里的田间道路进行了整修,草场门村公共设施、居住条件不断完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在村里,看着修起的护栏、整洁的村容、硬化的村道、养殖户忙碌的身影、老人小孩脸上的笑容,他觉得,夜以继日的坚守和聚少离多的酸楚都值得。


原文链接:http://jtys.gansu.gov.cn/qsjtxx1/6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