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29 21:35:57
来源:人民铁道网
作者:佚名
9月17日清晨,齐齐哈尔北车辆段库检车间内,一列列客车整齐停放。客车检车员谷海涛蹲在车底,手中的检车锤轻敲转向架,每一下都力道均匀。“注意听,这处敲击声频率较慢。”他头也不抬地说道。身旁的徒弟王振国立刻俯身贴近部件,眉头微蹙辨别声音,同时在记录本上快速标注。
时间回到2017年,初入库检车间的王振国刚被分配到谷海涛门下时,还是个连工具都拿不稳的毛头小子。彼时的谷海涛已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车检修领域的特级技师,以“火眼金睛”和严格要求著称——螺栓1毫米的松动、闸瓦细微的磨损声、0.5毫米的间隙误差,都逃不过他的检查。
为了赢得师傅的认可,王振国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岗,对着模拟转向架反复练习,手指磨破了就裹上创可贴继续钻研;《客车检修规程》被他翻得卷了边,厚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参数与心得。这份拼劲,终于让谷海涛真正认下了这个徒弟。
实战是最好的课堂。2019年4月,一列客车突发空气弹簧充风不起故障,谷海涛带着王振国火速赶到现场。“先摸胶囊温度,再查接口密封性,按流程来。”谷海涛一边叮嘱,一边弯腰钻进狭窄的车底,指尖率先探向弹簧胶囊。
王振国紧随其后,学着师傅的样子逐项排查,很快发现胶囊与上盖板间有明显褶皱:“师傅,漏风速度比充气还快,常规办法没用!”谷海涛点点头,随手拿起总风源软管:“非常规故障要借外力破局,强气流能顶开褶皱,但必须精准控制风速。”他手把手教王振国对接接口,特意强调:“手要稳,对准后再开阀门,不然气流会损伤胶囊。”当褶皱在气流中慢慢展开,谷海涛立刻喊停:“关阀门!这会儿密封面刚好贴合。”故障排除后,他又补了一句:“下次先看褶皱方向,顺向接软管能省30秒,这是实战磨出来的经验。”
在“边干边教、边做边学”的培养模式下,王振国的技艺突飞猛进。2021年首次参加段级技能竞赛,他就拿下单车技术检查第一名。可谷海涛指着评分表上“慢20秒”的记录,给徒弟泼了盆“冷水”:“细节还能再抠抠。”这句话成了王振国的座右铭。此后,他将“求精”二字融入每一个作业细节。
今年7月,这份执着终于结出硕果——王振国在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技能竞赛中斩获客车检车员全能第一名。捧着证书的他手微微发颤,第一时间拨通了谷海涛的电话:“师傅,我做到了!”听筒里传来熟悉的笑声:“好小子,继续努力,学习业务讲求精益求精,这条路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