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29 19:50:15
来源: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近日,在安徽合肥引江济淮派河口船闸处,一艘满载的货船缓缓驶来,等待过闸。
“我们是从淮南过来的,要到巢湖去,船上拉的是约2000吨的煤矸石。”船主孙荣贵说,这条线路他已经跑了48趟,非常熟悉。江淮运河开通之前,船舶到巢湖要绕道江苏,多跑三四百公里,时间也要多走三天,现在只要一天多时间就够了。
江淮运河是引江济淮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总里程约355公里,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串联了淮河、巢湖、长江,构建了一条连接南北的“黄金水道”。自2023年8月16日试通航以来,江淮运河航道船舶通行量已超10万艘次,呈现出边际性放量增长态势,航运势能持续增强。
单航次能耗减少约50%
江淮运河连通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极大完善了我国的南北内河航运网络,打通了中原腹地与长三角的短直水运通道,为中原地区和华北地区构造新的“出海口”。
现在,2000吨级船舶经江淮运河从芜湖至淮河全程仅需约50小时,较绕行京杭运河可节省48小时以上,单航次能耗减少约50%。
自开通运营以来,江淮运河通航船舶及运量平稳增长。今年上半年,江淮运河共通行各类船舶3万余艘次,日均过闸168艘次,同比增长11.5%,过闸总吨位6200余万吨,同比增长5.4%。今年上半年,江淮运河船舶过闸量、过闸船舶吨位分别占安徽省内河航道的23.5%、27.4%。
“作为江淮沟通段航道起点,派河口船闸面临着通航流量大等挑战。我们始终将安全运行摆在运营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致力于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过闸环境。”引江济淮派河口船闸运行班长张亚生表示。
水上服务区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派河口船闸远程集控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智能过闸系统进行船舶的通行调度。据了解,自船闸远程集控试运行以来,引江济淮已实现对派河口船闸、庐江船闸等4座船闸的远程集控,通过智能算法优化船舶过闸流程与闸室排档,显著提升整体通航效率与经济效益。
“现在我们用畅行江淮App进行船舶申报、缴费,非常方便。”孙荣贵说,他这趟船过闸费用约1500元,全程通过手机操作,方便又快捷。
航行太久,船民们能像汽车驾驶员那样在服务区休息、补给吗?在派河口船闸下游,一处宁静而有序的水上服务区给出了答案。
“水上服务区类似于高速公路服务区,为过往船舶提供停靠、维修等服务。”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肥西建管处运营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张小雨介绍。该服务区设置了多种泊位,包括10个锚泊位和4个服务泊位,还配备了4套管道冲洗设备、7套船舶供水系统、7套油污水收集系统、7套生活污水收集系统以及11套岸电系统,满足船民在船舶上的生活需求。
“现在靠岸,充电、休息、办事一站式搞定!”船主赵新星已经跑了10年船,现在主要跑“合肥—芜湖”专线,“这趟航行是从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港区运96辆江淮汽车到芜湖,大约17小时就能到达。”赵新星说。
截至目前,派河口水上服务区已为船民服务2.5万艘次,提供船舶生活用水1472立方米,供电4万千瓦时。
建设一体化港口群
夏日炎炎,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也一派火热。载着“合肥造”家电、汽车以及液晶面板的巨轮,从这里出发一路驶向长江直至大海,将更多的“合肥造”产品运往世界各地。
处于江淮运河“腰眼”位置的合肥港,是全国36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共有南淝河港区、派河港区、巢湖港区3个港区。江淮运河开通后,合肥港一跃成为连南接北的江淮运河之中枢。今年上半年,合肥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7.87万标箱,同比增长8.2%。
安徽港航物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依托江淮运河与长江、淮河构成的黄金水道,安徽正在加快全省港口铁路专用线建设,谋划新增一批铁水联运枢纽。以长江为主轴,以江淮运河和淮河为廊带,安徽省正以合肥打通兆西河通江一级航道为契机,构建“芜马江海联运枢纽+合肥江淮联运中心”的合芜马港口三角核心极,形成全省“串点成线、运营成网”一体化港口群。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质量打造江淮干线水运大通道的意见》,到2027年,安徽将实现江淮干线通航能力全面提升,新增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210公里,江淮运河总水运量超1.5亿吨;沿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15万标箱,重点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