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交通运输民声网

当前所在: >

/

水路运输

/

正文

嘉兴港独山港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时间:2025-09-29 21:02:15

来源: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嘉兴港独山港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B13/B14多用途泊位与A5/A6液体散货泊位近日同步通过交工验收。至此,独山港2025年新增的泊位已达8个,其外海生产性泊位总数达到2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占比近80%。

  在独山港绵延的海岸线上,B13/B14泊位与A5/A6泊位如同新嵌入的“活力心脏”。总投资8.03亿元的B13/B14项目,建设规模为两个3万吨级集装箱及件杂货泊位,其水工结构超前按5万吨级标准打造。这条512米长的岸线,年综合设计通过能力达185万吨,后方188.8亩陆域上的仓库、堆场等设施已整装待发,定位为“公用物流平台”,将为卫星石化、独山能源等临港巨头及周边50公里范围内的建材企业提供专属物流通道。

  三公里外,总投资13.4亿元的A5/A6液体散货泊位则彰显恢弘气势。这座双泊位枢纽每个泊位均可容纳5万吨级巨轮或两艘千吨级船舶并靠。其18.8万立方米的库区罐容宛如巨型“化工血液库”,507万吨的年吞吐能力将大幅提升甲醇等液体化工品的流通效率。该泊位罐区投用后,不仅可通过管道直供新凤鸣等附近企业,其服务范围更可覆盖长三角2000余家化工企业。

  此次验收是独山港海河联运示范工程的关键部分。该示范工程总投资58.6亿元,包含6个五万吨级外海泊位和21个内河泊位。其中,去年10月投用的B25/26泊位具备70万标箱年处理能力和全自动化桥吊,实现了“外海-堆场-内河”无人化作业;试运营的Ⅱ号港池21个内河泊位则打通了海河联运的关键节点。目前,独山港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20万标箱,货物吞吐能力提升至1500万吨。

  智能化是提升效率的关键。在已运行的B25/26泊位,三台全自动化桥吊配合宁波舟山港n-TOS+iECS“双芯”系统运行。该系统通过视频和激光雷达网络,指挥堆场及内河设备实现无人化作业。现场工程师表示:“这套系统在同一界面调度外海巨轮和内河驳船,显著提升了装卸效率并降低了物流成本。”

  “我们部署的DCS系统作为工业控制大脑,集成了激光靠离泊、缆绳张力监测等子系统,实现船、岸、人的无缝衔接。”A5/A6泊位建设方项目负责人钟佳伟强调了其智能化保障,SIS安全联锁系统则与之互补,在保证自动化作业的同时筑牢安全防线。

  独山港的能级跃升,是平湖“大港梦”与嘉兴打造“海河联运枢纽港”战略深度共振的成果。浙江省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办公室产业科科长李月萍透露,预计今年11月新泊位将实现开放,具备停靠外轮能力。独山港作为浙北稀缺深水良港,其持续扩能升级将有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


原文链接:http://jtyst.zj.gov.cn/art/2025/8/7/art_1229327542_5904250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