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交通运输民声网

当前所在: >

/

水路运输

/

正文

城乡水韵辉映 交旅文脉相融 衢州水路交旅融合拓展城乡发展空间

时间:2025-09-29 21:40:51

来源: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8月16日傍晚,虽然暑热还未完全消退,但是衢州常山县长风村溪东童话村的江边,已经聚集了上百位来自周边村镇和县城的市民。滨水梦幻小镇——溪东亲子童话度假村试运行还不到半个月,但这里已经成了常山知名的消暑度假目的地,每天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里依山傍水、交通便利,休闲旅游的天然条件就非常好,我们针对性的开发了亲子休闲旅游项目,实实在在地用活了水陆两种资源。”常山县何家乡党委副书记严君告诉小编。

  近年来,衢州市依托丰富的钱塘江上游水域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推动交旅融合,发展水上休闲旅游产业,通过政策创新、项目延展和品牌打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交旅融合产业培育和发展模式,逐渐涌现出一大批长风村这样的涉水文旅项目或者业态。

  水路交旅融合赋能城乡旅游

  衢州自古因水而兴,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水陆中转节点,后随水运式微而逐渐沉寂。2019年起,衢州市沿衢江、常山港、江山港、马金溪、石梁溪和庙源溪“一江两港三溪”的“Y”形水脉,沿水修路以水为媒、以路为脉,串联起1个中心城区、5个县城、47个乡镇、377个行政村。这条覆盖全市近14%的面积、60%常住人口的诗画风光带,形成交旅融合发展轴,加快城乡资源融合分配,交旅资源融合转化,让衢州市发展的春水再度奔涌。

  今年以来,衢州古城“5A”景区创建工作如火如荼,重点打造的水路交旅融合项目“信安湖风情游”游线成为创建亮点。游线以信安湖为舞台、水亭门千年历史为背景,日间游饱览两岸自然风光与现代都市景观,感受城市发展脉动,体悟南孔文化与南廉文化;夜游项目创新融合光影艺术与真人表演,游客可乘船以“行进+沉浸”方式观演,跟随孔氏族人南行历程,感受南孔文化魅力。整个项目水城辉映,船行碧波,成为讲好衢州故事、推动夜间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产业升级的点睛之笔。

  龙游的龙舟赛,常山的皮划艇,开化的桨板俱乐部,柯城区的漂流……不知不觉间,衢州的水上休闲旅游产业已经逐渐形成了矩阵式、品牌化发展态势,交旅融合、水路共赢,衢州的城乡旅游多了一抹水的颜色。

  亲水休闲激活城乡共富密码

  水路交旅融合培育出城乡旅游新业态,而滨水而兴的休闲产业,则成为激活城乡共富的密码。

  暑期旅游旺季结束前的这段时间,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盈川村的古埠头人流依旧。往来的人流中,大多数是为了在古埠头的网红店里,品尝独具特色的“咖啡配馒头”。

  85后徐元红经营的“馒头咖啡馆”里,既有乡村元素,又有都市风情。咖啡豆馒头、蔓越莓馒头、抹茶馒头整齐陈列,让人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徐元红曾在大城市承包食堂馒头业务。选择回乡后建起日产5万个的馒头工坊,滨水开店,让古渡和现代文化实现交融。

  这几年,这个小小的江边村落,以“唐风盈川”为主题发展乡村旅游,引进文旅公司盘活闲置农房102间。千年前,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赴职“盈川令”时登岸的古码头,而今成了城里人体验水上休闲生活的起点。古村蝶变成度假村,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余万元跃升至150余万元。目前衢州全市有近百个乡村依托休闲水道、古渡古迹,各美其美,和谐发展。

  一些原本无人问津的江边荒坡、江心沙洲也从无到有焕发升级。

  龙游县融合三江口凤翔沙洲、废弃船厂等资源,整合沙洲岛村落、河滩、湿地、田园等山水资源,打造出水上“浙西山居图”,凤翔沙洲已经带动周边上百户群众走进水旅融合新生活。

  与衢江水系贯通,开辟荒山依水而建的红木小镇则以龙游文化和红木文化为主题,集家具制造、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商业服务和生态住宅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形成独特的涉水文化旅游目的地。目前,红木小镇的客运码头,也是浙西功能较为完善的旅游码头,承接过来自杭州的水上研学、旅游团队。

  水润千年文脉,而今再启新程。适逢全省“泛舟浙里”水路交旅融合品牌建设高水平推进,作为浙西门户、钱江源头的衢州市,全面开发美丽沿江公路、衢江水上观光游及接驳水岸景观旅游等形式,促进城、乡、水、旅、文、体资源再分配,打造人文水道、美丽衢州。

  近日,全省“泛舟日”活动将落地水亭门码头。活动将以“泛舟浙里 水韵三衢”为主题,有机融合人文与自然、文脉与山水、遗产与景区资源,将成为衢州乃至全省水上交旅融合发展的新起点、新风尚。


原文链接:http://jtyst.zj.gov.cn/art/2025/8/20/art_1229327542_5904262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