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29 20:13:07
来源: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早上8:30,甬金改扩建金华段项目无人机场自动开启舱门,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预设航线开始今日“巡检”,巡检画面通过AI进行隐患自动识别,瞬间标记出一处边坡被动防护异常设置——这是该项目“无人机+AI”智能巡检的日常场景。作为入选交通运输部智慧化赋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典型案例名单的案例,甬金改扩建金华段项目实践应用的“基于无人机+AI技术的高速公路改扩建智能巡检及主动预警技术”正改变着传统高速施工的监管模式。
甬金改扩建金华段项目全长69.74公里,沿线涵盖路基改桥梁、桥梁拆除重建、跨线桥拆除等多种复杂施工场景,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在效率和安全性方面正面临一些挑战与局限。为此,甬金改扩建金华段指挥部创新引入“无人机+AI”技术,全线布设11个机场(箱),8台无人机,利用先进的自主导航与视觉识别算法,实现对项目全线路的全天候、高频次巡检,打造全线路全场景智能巡检网络。无人机巡检实现隐患智能识别,强大的 AI 算法平台是核心。以专业、实用、高效、易用为核心,去年下半年,项目技术团队整合多个在建高速公路项目的原始数据,搭建起工程专用AI 算法平台,分步推进。
第一步便是数据筛选,10 名专业标注师对海量照片开展人工过滤筛选,一张一张筛选图片,标注涉路施工、交通组织、施工安全等15类隐患特征,为模型提供基础训练样本。第二步针对其余复杂施工场景开展 “定向投喂”,比如在桥梁重建阶段重点补充墩柱浇筑、梁板架设等场景数据,在路基施工阶段增加边坡开挖等素材,让模型逐步适应多样化场景;今年4月,平台正式投入运营,进入场景优化阶段——技术团队专门开辟“排架识别专项航线”“高边坡巡检专项航线”,通过无人机“手飞抓拍”特殊角度画面,进一步填补算法在复杂场景下的识别空白。
“AI 算法就像一个不断成长的‘巡检员’,得靠海量优质数据‘喂’出经验,才能练就‘火眼金睛’。” 项目技术负责人解释道。得益于浙江交通集团智慧安监系统的推广应用,跨项目的施工数据持续为算法补充新场景、新隐患样本;更重要的是,无人机每天的巡检过程,都是一次动态训练——每发现一处新隐患、每修正一次误判,都会成为算法优化的“养料”。
“‘无人机+AI’在改扩建工程的应用中并非生硬‘植入’,是由自下而上的‘需求驱动’,‘嵌入’于项目生产全过程。”指挥部副指挥陈魁继续介绍,经过近一年的迭代,目前算法可正常识别15种施工场景隐患,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巡检效率较人工提升10倍,隐患排查数量也增加 2倍,且所有发现的隐患均实现形成“前端感知-智能分析-协同处置-效能评估”的全链条管理闭环,整改闭环率达 100%。截至目前,无人机累计飞行 914 架次,巡检总里程约 9000 公里,共发现2138条隐患。
未来,甬金改扩建金华段项目团队将继续深化“无人机 + AI”技术融合,持续优化算法模型,推动智能巡检技术在更多交通建设场景落地应用,为高速改扩建工程提供了智慧安监方案,更为全国交通建设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可复制的“浙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