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交通运输民声网

当前所在: >

/

交通动态

/

正文

开学季到来,浙江最长智能网联公交硬核上新!全长23.5公里,20分钟直达校园

时间:2025-09-29 20:54:45

来源: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近日,全国各地迎来了开学季。在杭州西站内,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国际校园的学子们刚出站,便拖着行李箱,坐上了科技感十足的智能网联接驳车,感受“智能引导、自主避堵”的新型通勤方式。

  这辆智能网联公交从杭州西站驶出后,途经的智慧路口设置的激光雷达与摄像头会实时扫描路况,车载终端同步接收信号灯倒计时信息。依托“绿波车速引导”技术,车辆能精准控速、高效避堵,以最优路线抵达目的地。“就像坐地铁一样,很稳。”一位乘坐公交的同学表示,“而且很有意思,能够感受到新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这条连接杭州西站与校园、全长23.5公里的智能网联接驳线,是浙江省目前最长的智能网联公交线路,20分钟即可直达校园。该线路的启用,标志着余杭区在“车路云一体化”智能交通建设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相关负责人介绍,余杭区“车路云一体化”项目在全域共部署50个直连路口和64个智慧路口,通过激光雷达等感知设备构建起智能路侧体系。同时,创新搭建“中心云(杭州市)-区域云(余杭区)-边缘云(路侧设施)”三级协同云控平台,实现毫秒级响应,为高阶智能网联提供技术支撑。此外,目前余杭区内530辆传统公交车、出租车也已经完成网联化改造,可实时接收路况预警,提升行车安全。

  项目技术负责人告诉我们,团队通过高精度地图、5G通信网络与C-V2X技术的深度融合,搭配时空同步融合算法,让车、路、云实现实时交互,既降低交通事故率,又提升通行效率。在技术落地层面,借助城市级服务管理平台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交通三维可视化监控;边缘计算单元(MEC)则可对路侧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本地毫秒级处理,结合5G+C-V2X技术解决数据传输延迟问题,助力智能网联车辆提前感知风险、规避隐患。

  作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示范区及政策先行区,余杭区自2023年9月开通全市首条车路协同智能网联接驳示范线以来,已累计部署110多辆智能网联车辆,覆盖公交、物流、环卫等多个领域。

  目前,余杭“车路云一体化”1.0阶段已完成,未来,随着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的协同模式将持续为城市交通治理升级和智能网联产业生态培育注入新动能。

  


原文链接:http://jtyst.zj.gov.cn/art/2025/9/5/art_1676377_5904283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