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交通运输民声网

当前所在: >

/

铁路运输

/

正文

“天窗”里的“热辣滚烫”

时间:2024-08-04 03:57:21

来源:人民铁道网

作者:佚名

  

  

  

  7月30日清晨,聒噪的蝉鸣声此起彼伏,唱响热辣一天的前奏。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淄博工务段周村线路工区副工长陈新宇带领6名职工,前往周村站场东部岔区。当天,他们要利用120分钟“天窗”整修22号和10号道岔病害,确保线路安全畅通。

  

  入伏后,降雨和高温天气轮番登场,烈日下的大地异常闷热,如同蒸笼。7时31分,“天窗”命令下达,青工刘国麟推着200多斤的钢轨打磨机慢慢走、匀速推,砂轮下方拖着一道明亮的火焰,在钢轨上匀速来回移动。

  

  经过毫米级打磨,钢轨上的鱼鳞纹等表皮病害被精准去除,钢轨犹如出鞘的钢刀在烈日下闪光。打磨前,刘国麟仔细调查工作量,确定打磨位置,制订打磨方案。“打磨钢轨是个精细活儿,就跟 ‘绣花’一样,要恰到好处,打磨浅了除不了病根,打磨太深又会影响钢轨寿命。”刘国麟说。

  

  骄阳似火,热浪袭人。铁道线上的工务人干得热火朝天、激情四射。打磨到关键部位,刘国麟跪在水泥枕上检查打磨光带宽度,双膝靠在近50摄氏度的钢轨上目测高低。不一会儿,汗水就浸透工装,在后背上绘出一幅“水墨画”。“来!给我头上浇瓶水降降温,咱们接着干。”刘国麟摘掉脖子上的毛巾,王轶飞把水倒在他的头顶。瞬间的清凉过后,刘国麟继续打磨岔心。

  

  “往前3根!”陈新宇不停地用手势向石强示意。他把手套放在钢轨轨面上,这样跪检时起到保护膝盖的作用。他俯下身子按住钢轨,眼睛紧盯着钢轨下颚,脸几乎贴在了轨枕上。钢轨像是一个电烙铁,膝盖刚接触到钢轨,炽热的“电流”就传遍全身。凡是有钢轨焊缝的地段,陈新宇都要跪轨检查,“宁可多跪十次,不漏一处”是他作业的日常。

  

  “嗡……”弯腰,握镐柄,大腿顶住冲击镐,杜新洋手中的冲击镐已拉着火。他使劲甩掉流过眼睛的汗珠,等待上线捣固的命令。石强将压机打入轨底,起道到位后,杜新洋提镐、下插、猛捣,石砟在震动中被捣入轨枕底。对面的王轶飞提起衣角擦一把汗,继续捣固,不一会儿,裤子和衣服湿淋淋的,犹如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休息5分钟!”陈新宇招呼伙计们。而他却没闲下来,拿着道尺卡数据,弯腰、起身、再弯腰……将次日的工作量调查出来记录在本子上。本子上的数字不时被滑落的汗滴“击中”,变 “胖”几分。

  

  9时,捣固作业结束,王轶飞摘掉手套,汗水把手泡得发白。从捣固作业到钢轨打磨,从调查工作量到线路回检,陈新宇和伙计们始终在滚滚热浪里踏“浪”前行、“披荆斩棘”……“距离下行‘天窗’结束还有30分钟,请做好撤离准备。”驻站联络员与现场联控。陈新宇他们还要打磨10号道岔钢轨肥边,这是当日“天窗”最后一处作业内容。

  

  9时31分,“天窗”结束。他们完成当日目标,拿着工具走过热气腾腾的线路,撤出站场。“看到列车安全通过时,我觉得我们流的每一滴汗都是值得的。”刘国麟说。



原文链接:http://www.peoplerail.com/rail/show-1807-53957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