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0 08:14:44
来源:人民铁道网
作者:佚名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全副武装,表情严肃,走路带风,身手不凡。他们不是电影里的特工,而是从事“特殊”工作的线路工。他们常年与电光火石为伴,护目镜是他们最基本的装备。为延长钢轨使用寿命,提升旅客乘车体验,他们经常夜间出动,在铁道线上施展硬核“PS术”,被称为铁路“特工队”。
“‘天窗’时间仅3小时,时间紧任务重,大家手脚麻利些,让钢轨‘皮肤’光滑起来……”7月7日凌晨4时30分,李大忠带领工友们紧锣密鼓地投入到钢轨修理工作中。
今年54岁的李大忠是百色工务段线路车间钢轨修理工区工长。入路以来,他一直从事钢轨焊接、打磨修理工作,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钢轨“美容师”。按照部署,工区职工分为两个小组,其中李大忠、黄华耀等4人为一组,重点对田东站至田阳区间岔区焊缝进行精细化打磨。田东站是南昆铁路电煤运输的“咽喉要道”,更是有名的大编组站,线路复杂,设备繁多。
作业人员聚精会神推着精磨机来回滑动,火花在轨面上翻飞,沿着砂轮画出一个个“风火轮”。
作为现场防护员,黄华耀密切关注着作业现场情况。李大忠和其余作业人员则把注意力集中到操控精磨机上。他们根据线路情况不时调整砂轮片的角度和高度,眼睛紧紧盯着砂轮与钢轨的接触点,细心观察火花形态变化。
“火花的变化直接反映钢轨的打磨效果,火花点变大,说明该点相对较高,需增加打磨量;火花点变小则减少打磨量;火花变得逐渐均匀,说明钢轨平顺度逐渐变好。”李大忠介绍道。
作业途中,打磨深度不超过0.2毫米高差的标准,每个磨耗点需打磨10遍以上才算合格。每打磨完一遍,他们都会俯身用平直尺检查钢轨平顺度,并标记出不达标的区域,再进行反复打磨,直至钢轨表面的凹凸完全消除。这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不仅要有精湛的手法,还要时刻保持专注。
随着线路上“火树银花”不断飞舞,钢轨温度逐渐升高,精磨机手持部位也开始发烫,“特工队”队员们轻轻擦拭鬓角上的汗水,继续专注地工作。
7时10分,作业结束,轨面锃亮如新。李大忠仍没有闲下来,他忙着把当天打磨过的线路里程和出现的问题录入数据库,并进一步完善打磨线路图。李大忠说:“明年我就退休了,我会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让列车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