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交通运输民声网

当前所在: >

/

交通动态

/

正文

潮涌天路 奋楫扬帆

时间:2024-07-14 06:18:28

来源:人民铁道网

作者:佚名

  

  潮涌天路 奋楫扬帆

  ——青藏集团公司助推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盛夏时节,雪域高原万仞壁立、万木葱茏。蓝天白云下,一列列高原列车飞驰于高山峡谷、草原戈壁。流动的光影在锦绣大地上勾勒出一幅粗犷壮丽的生动画卷。

  

  6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牢记殷殷嘱托,不负深切期望。近年来,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西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部署要求,围绕构建铁路“六个现代化体系”,锚定“五位一体”“六个一流”发展目标,重环保、夯基础、抓服务、强民生,奋力实现高原铁路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

  

  向“绿”而行,精心打造绿色天路

  

  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总书记念兹在兹。

  

  青藏铁路穿越青海湖畔、柴达木盆地、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沿线高寒缺氧,生态极其脆弱。保护沿线生态环境,铁路部门重任在肩。

  

  秉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多年来,青藏集团公司不断探索高原铁路环境保护管理模式,建立《青藏集团公司节约能源管理办法》《青藏集团公司“十四五”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发展规划》等能源、环境保护机制,精心打造绿色天路。

  

  7月11日13时15分,Z22次列车停靠西宁站Ⅱ股道。在5号车厢处,青海青藏铁路服务有限公司西宁整备班组工长张传青用力掰开集便器阀门,将吸污管插入阀门口。随着吸污管“嗡嗡嗡”的抖动声,粪水被源源不断吸入到股道边的化粪池。据介绍,运行于青藏铁路上的旅客列车全部采用全封闭式车体,列车上产生的污水、粪便,一律被收集到集污器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列车污水、污物“零排放”。同时,铁路部门在青藏铁路设置了15个污水处理点、在拉日铁路设置了7个污水处理点,采用先进处理工艺,对各站区污水进行治理,并定期对各站点水质进行监测,确保处理后的水质达到饮用标准。

  

  “快看,那边有两只藏羚羊!”“那边有一群藏野驴!”列车穿越可可西里时,旅客看到草地上悠然吃草的野生动物,兴奋地呼叫。

  

  结合高原铁路沿线干旱少雨、植被稀少的实际,青藏集团公司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种植方法,全面推进绿色天路建设。在沙害严重的西格段,该集团公司进行围网封育,堆砌石方格,人工引种沙蒿、柠条、花棒等沙生灌木;选择适宜高原气候条件、耐低温不易退化的草种,播种于线路坡脚两侧;秉持“远阻、中截、近固”的治沙思路,在线路旁增设高立式沙障和PE网挡沙墙,层层阻截风沙;用桥下的积沙修建蓄水坝,促使风沙区夏季湿化、冬季结冰,实现“以沙积水、以水压沙”的目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经过多年植绿护绿,高原铁路风沙上线隐患基本消除,沿线绿化长度达777公里,千里“绿色长廊”成为雪域高原一道亮丽的风景,为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保障。

  

  向“新”而为,加快建设智慧天路

  

  5月23日,青藏集团公司“智慧天路”一体化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高原铁路向着数字化发展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坚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手抓,广泛应用新技术,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青藏集团公司坚持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快推进智慧天路建设,推动机车工电辆等专业以及防洪治沙、绿色环保、视频监控等领域的设备智能化改造,为高原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智慧天路建设过程中,青藏集团公司制定时间表,规划路线图,明确了各专业各领域的主攻课题、建设方向和推进计划,围绕智能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调度集中系统智能化升级、智能机器人推广等16个课题精准布局,从机制保障、财力支持、技术外引、资源供给等方面协同发力,确保智慧天路建设有计划、有方向、有成果。

  

  立足管内高寒缺氧的地域特性,青藏集团公司将智慧天路建设的触角延伸到运输安全、旅客服务、节支降耗等重点领域,分类推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机制。该集团公司建成一体化安全生产管控中心和移动视频监控平台,实现重点区域场所视频监控全覆盖;建立地理信息平台和综合应用平台,构建“一张图+N服务”的地理信息应用模式;在电务、机务、车辆等专业岗位推广智能机器人作业,大幅提升了劳动效率;推进“智慧消防系统”“智慧培训系统”等建设,不断提高技防水平;在察尔汗、那曲等站安装升降式到发线防溜装置共计85台,降低恶劣天气因素对列车防溜作业的影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管理模式,推动高原铁路高质量发展覆盖各环节各领域。

  

  聚焦建设智慧天路这一目标,青藏集团公司紧盯气候环境对冻土变化影响,开展技术创新,推进“气候变暖条件下青藏铁路线路稳定性分析和应对措施研究”“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块石边坡风化过程及危害评估”等课题研究,为高原铁路线路维护提供技术指导。2021年以来,该集团公司科研立项攻关91项,申请各类专利76项,评选出质量管理优秀成果75个。依托技术创新,一条装备先进、技术领先、智能高效的智慧天路在世界屋脊蓬勃而起。

  

  向“暖”而动,服务建设幸福天路

  

  “铁路帮助我们修了路、拉了电、架了桥,还给我们建了医疗室和纯净水厂,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村子的变化,那曲市安多县申格卡岗村村委会主任塔巴的笑容格外灿烂。

  

  青海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省份。青藏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铁集团和青藏两省区关于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通过行业运输、定点消费,对西藏那曲市安多县申格卡岗村、青海德令哈市莲湖村、青海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镇金跃村予以“点对点”产业、资金及教育帮扶,直接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帮助引进资金1200余万元,购买帮销农产品1714.16万元,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铁”力量。

  

  交通运输是民生大计。依据高原客流特点和各民族群众出行习惯,青藏集团公司因时而动,按“一日一图”精准投放运力,在春节、端午、“五一”假期、国庆假期及林芝桃花节、门源油菜花节等节点,加开西宁至门源、德令哈、格尔木,拉萨至林芝、日喀则等多趟管内临时旅客列车,大大方便了百姓出行。

  

  紧贴高原铁路多样化、多元化的服务特性,2021年以来,青藏集团公司在高原铁路全面开展“天路格桑花”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以站车为窗口,将品牌元素融入旅客服务、运输组织、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服务软实力不断提升。

  

  “现在坐动车去拉萨非常方便,早上坐动车去,下午就可以坐动车回来,买票、候车、进站都非常方便。”在日喀则站,藏族旅客益西高兴地说。

  

  以创建“天路格桑花”服务品牌为抓手,青藏集团公司为藏族学生、团体旅客推出专人联络、专人引导的“一对一”服务,并在拉萨、林芝、日喀则等站及行驶在青藏、拉林、拉日铁路的列车上推出汉、藏、英“三语”服务,进一步完善服务举措;用藏毯、堆绣、唐卡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装饰品布置在运行于拉林、拉日铁路的列车车厢内,将旅客服务与民族风情融为一体;探索“旅行社联合+旅游团整合”的运营模式,成功开行东北、西藏、香港、澳门等方向的“天路格桑花”系列旅游专列,成功打通旅客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紧扣《一流高原铁路服务品牌建设三年规划》主线,青藏集团公司将品牌创建阵地拓展到机、车、工、电、辆、供等专业领域,挖掘差异化、个性化“天路格桑花”服务子品牌,成功打造西宁站“大美青海·天路驿站”,拉萨站“五彩哈达”等43个“天路格桑花”子品牌。竞相绽放的“天路格桑花”,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让高原之行温情满满。

  

  向“兴”而进,筑起发展希望天路

  

  路虽远,行则将至。以服务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高原铁路在增进民生福祉的征途上日夜兼程、驰而不息。

  

  2014年4月15日,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新关角隧道全线贯通,将列车穿越关角山的时间由2小时缩短到20分钟。

  

  “关角隧道打通后,我们发运钾肥的时间大大缩短,每年备耕时期,我们的钾肥都能快速发往全国各地。”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调度负责人李玉坚说。

  

  车轮滚滚,满载希望和幸福。2014年8月16日,拉日铁路建成通车,一改西藏西南部单纯依靠公路运输的局面。东西穿越的铁路,将拉萨到日喀则6个多小时的汽车车程缩短到2个多小时的铁路旅程,两座城市从此开启“同城模式”。同年12月,青藏高原第一条高速铁路兰新高铁开通运营,油菜花故乡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到西宁的列车最快运行时间由3小时缩短到30多分钟。

  

  新时代造就新速度。2019年12月,敦煌铁路全线贯通,其与兰青、兰新和青藏铁路相连,串联起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省区,彻底结束了新疆、西藏铁路物资绕行兰州迂回运输的历史。

  

  相隔一年,2020年12月,格库铁路贯通运营,中国与欧洲、西亚间又添一条运输大通道。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2021年6月25日,拉林铁路宣告通车,复兴号亮相世界屋脊。从此,拉林与拉日、青藏铁路牵手,在西藏织成一张“Y”字形的铁路网,西藏区域交通网进一步完善。

  

  2023年7月1日,时速160公里的复兴号高原动车组列车首次开进青藏铁路,标志着青藏铁路进入动车时代,西宁、德令哈、格尔木从此迈入5小时城市生活圈。

  

  “坐动车从德令哈到西宁只需要3个多小时,可以实现当天往返,到西宁看病、购物、走亲戚都非常方便。”家住德令哈市的冯女士高兴地说。

  

  随着高原路网的不断辐射延伸,以青藏铁路为主轴,围绕西宁、格尔木、拉萨等高原中心城市,一张四通八达的高原铁路网已经形成。条条现代化的高原铁路,为雪域高原的经济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雪域高原巨轮奔腾,跑出发展加速度。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前,西藏旅游星级酒店仅150家,2023年,西藏旅游企业已达8244家,旅游收入由通车前2005年的19.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51.5亿元。在铁路的强劲带动下,青海省GDP从2005年的499.4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799.06亿元。青藏铁路西格段通车运营40年以来,高原铁路共运送旅客2.4亿人次、发送货物7.7亿吨,真正成为助推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助力各族人民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原文链接:http://www.peoplerail.com/rail/show-2020-53889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