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1 08:18:15
来源:人民铁道网
作者:佚名
用速度和激情拥抱新时代
——大西高铁开通运营十年服务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九曲黄河奔腾不息,积淀出秦晋儿女的浓情厚谊。
时代列车风笛声声,奏响着三晋大地的发展凯歌。
2024年7月1日,大西高铁迎来开通运营十周年。在山西的叶状版图上,这条纵贯南北的线路如同一条主脉,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源源不断输送着新的生机。黄河两岸的秦晋人民也在这条“纽带”的牵引下,情更浓、心更近。
大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呼南通道、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石太客专、张大高铁、郑太高铁等连为一体,构建起山西北连内蒙古,东接北京,南通陕西、河南的1、2、3小时高铁出行圈,为山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10年来,大西高铁旅客发送量累计超过25亿人次。
高铁修到“家门口”,百姓幸福生活“提档加速”
10多年前,从事新型材料研发的蔡先生得到一次强强联合扩大发展的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接受联合,就必须将业务从山西运城迁至业态环境更好的陕西西安。这意味着他无法贴身照料妻儿和体弱多病的母亲;留守家乡,承担起家庭责任,就只能失去这次干事创业的机会。
“都说山西人恋家,我也不例外。”如今已是西安一家创业公司高级合伙人的蔡先生笑着说,“正当我犹豫不决时,得知了大西高铁即将开通的消息,坐高铁从西安回运城只需要一个来小时。”10年来,蔡先生乘坐高铁列车往返于西安和运城,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和和美美。大西高铁为许多像蔡先生一样的创业者、奋斗者架起了通向美好未来的新通道。
10年间,南来北往的列车载着团聚的期盼,也带来了滚烫的希望和幸福。
“浑源凉粉吃不尽,大同风光看不够。”曹民瑞是大同市浑源县人,在恒山脚下经营凉粉店好些年了。大西高铁开通后,络绎不绝的游客来恒山和悬空寺游玩,节假日期间,他的凉粉一天能多卖出上千碗。
“凉粉家家有,口味各不同。除了秘方,咱们的做工、用料都是最讲究的。”说起支撑一家收入的凉粉店,曹民瑞的自豪溢于言表,“有了高铁,我的凉粉就像长了翅膀,口碑越传越远,好些人专门来我的小店吃凉粉。”高铁让曹民瑞的小康生活跑出了“加速度”。
高铁,是速度的象征,也是温度的延续。在新时代奋力奔跑的路上,高铁为大城市停站,也为小城镇留座。
大西高铁沿线的临汾市、运城市等地出产的樱桃“坐”着高铁走四方,甜蜜了百姓的味蕾,甜蜜了果农的日子。朔州市应县南河种镇小石口村闻名遐迩的紫皮大蒜,还没等收购商上门便被外地游客一抢而空。忻州西站开放运营后,附近的解原村成为公路与铁路相衔接的交通枢纽,村民出村进城方便了,逐渐增多的客流量让村中的经济也搭上了“高铁”。
道路通,百业兴。大西高铁沿途县县设站,纵贯山西人口密集、经济活跃的20多个市县,极大便利了沿线各地人民群众出行,加快了区域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转。
草木蔓发,山河辽阔。高铁驶过处,尽是春天。
坐着高铁游山西,感受千年文明脉动
6月2日,正值周末,大同云冈石窟迎来了一波旅游小高峰。在穿梭往来的人流中,有一队旅客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用粤语交流着,争相在洞窟前拍照合影。
“我们的成员来自香港。”导游介绍说,“从香港直飞太原后,45名成员进行为期8天的山西游。”
采取“高铁+公路”的出行方式,他们畅游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雁门关、壶口瀑布等知名景点,体验精彩绝伦的打铁花表演,品尝独具风味的大同景泰蓝火锅、高平八大碗等山西风味。
近年来,随着文旅产业持续发力,低调的山西渐渐迎来属于它的“高光”时刻。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在这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寻找五千年文明的印记。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现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占全国的10.5%,位居第一。其中,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受困于旅游线路分散、旅游产品单一等因素,这些丰富的文化瑰宝如明珠蒙尘,久久沉寂。大西高铁的开通,成为山西文旅“出圈”的“流量密码”。从北至南,这条线路将大同云冈石窟、太原晋祠、祁县乔家大院、平遥古城、洪洞大槐树、运城生态盐湖等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历史遗迹串珠成链,让旅客在“快旅慢游”中细细品味山西的魅力。
“大西高铁有力地推动平遥这个小县城走出山西,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平遥县文化和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陈红瑾说。从2013年的505万人次到2023年的909万人次,平遥古城的客流量屡创新高,街头小吃、餐饮行业销售火爆,宾馆、客栈一房难求,平遥牛肉、推光漆器等特色产品备受青睐,古城风韵不减,也焕发着蓬勃的新活力。
依托大西高铁,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推进“山西全域旅游铁路行”,开行“黄河号”“朔州号”“运城号”等旅游列车,“华夏文明游”“根祖文化游”“晋商文化游”等精品线路成为旅客的重要选择。
大西高铁沿线各站推出的特色服务,也让旅客的出行之路更加温馨多彩。大同南站“魏都畅行”品牌工作人员精心制作旅游宣传页,免费为旅客提供旅游景点、路线推荐等服务;平遥古城站“古城新境”品牌工作人员根据旅客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古城导航、图片打印、古城寄语、才艺展示等特色服务;临汾西站“尧都新旅”品牌工作人员向海内外旅客讲解关于尧、女娲的民间故事,全力宣传“尧文化”……
一站一品牌,站站有关爱。山西以热情好客的姿态,欢迎全世界游客的到来。
随高铁成长成才,将青春奋斗融入铁路事业
6月15日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太原客运段动车二队列车长孔令楠值乘大同至西安间的列车停站数量变少了,运行时间也由原来的6小时24分压缩至4小时57分。“调图丰富了客运产品、压缩了旅行时间,让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顺畅。同时,铁路高质量发展也让我们方向更明、干劲更足。”孔令楠深有感触地说。
大西高铁开通那年,孔令楠通过层层选拔,如愿当上了列车长。伴随着动车组的一路飞驰,孔令楠也在岗位上快速成长,取得了可喜成绩。从最初面对旅客时的紧张、手忙脚乱到如今值乘服务的游刃有余以及应急处突时的从容不迫,从循规蹈矩的照章办事到不断突破的主动创新,她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总结出了“七彩服务法”,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和旅客的赞扬。从一个人的成长到一群人的携手前行,她带领的“七色花”乘务组在大西高铁沿线绽放,对旅客的负责和关怀从不“凋零”。
十年间,一张张微笑的脸,一双双有力的手,一颗颗真诚的心,托举起大西高铁的3650个日夜。
目光如炬,紧握手中闸把,驾驶动车组奔驰在铁道线上,太原机务段大西一队动车司机李哲10年累计安全运行114万余公里;
熟练掌握多种动车组车型故障处理技术,途中处置故障200余起,太原车辆段随车机械师孙健甘当“隐形守护者”,为旅客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在客运一线奋战18年,太原南站“李静导购台”品牌带头人李静带领业务骨干与时俱进,先后推出“七微一帮您”“便民二维码”等创新举措,服务旅客超1000多万人次;
面对109组道岔、111架信号机、266个轨道区段,太原电务段太原南女子信号工区的姐妹们将青春与汗水倾注在信号工岗位上,保持着工区零责任故障的纪录。
……
四季轮转,岁月更替,他们追逐新时代的脚步从不停歇,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新华章”中。
高铁万里路,与君共一程。这一程,“天涯”化“咫尺”,我们距离更近,心意相通;这一程,“走得了”变成“走得好”,我们奔向诗与远方的步伐更加从容;这一程,我们手中的笔勾勒出人畅其行的生动画卷,也描绘出大道如虹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