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04:41:29
来源: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初夏时节,从长沙驱车近500公里,迎着一路蜿蜒青碧的山川,往湖南最南端驶去,便可入永州,抵达“神州瑶都”江华瑶族自治县,再往东南深入,省水运事务中心乡村振兴驻点帮扶村——会合村便映入眼帘。这里的屋舍错落有致,点缀着肥沃的田地与葱茏的山林,一条平坦而干净的柏油路穿行其间,与阡陌交织,勾勒出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图景。
会合村航拍。
据省水运事务中心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郑星介绍,这个16.56平方公里的小乡村“人丁兴旺”,目前有2703名村民在此安居乐业。山林多、耕地少、交通不便的会合村,自2021年工作队入驻以来,引资本、挖资源、兴产业、修基建,乡村振兴工作如火如荼,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会合村天子岭柑橘产业园,夏日阳光洒满1300余亩翠绿的橘林,也照耀着村民劳作的身影,一条条黑色水管“爬满了”山坡,正均匀地为每一棵橘树浇水施肥。
会合村柑橘产业园。
橙韵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学向记者介绍,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引进、大力支持下,公司于2021年进驻会合村,共流转土地2000余亩开发柑橘种植产业,目前已种植800亩赣南脐橙和500亩沃柑,并成功申报为现代化农业县级示范产业园,获得水肥一体化建设资金188万元。园区采用灌溉与施肥一体化的农业新技术开展生产,省肥节水、省工省力、增产高效。
会合村天子岭柑橘产业园。
目前,柑橘产业园共带动了150余名村民在此就业,并且每年可为村集体分红13.5万元,是会合村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我主要负责园区的施肥工作,现在每年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三四万元,我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柑橘产业园就业的会合村村民伍良平表示。
据悉,柑橘产业园后续将扩大种植面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并积极开发旅游项目,致力打造农业旅游产业园,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蒸蒸日上的柑橘产业是省水运事务中心驻村工作队奋力推动会合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工作队自入驻以来,因地制宜,先后谋划确定了特色农业种养殖、光伏发电等重点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柑橘、雪梨、茶叶、烤烟、食用菌为主的五大种植产业基地,力求打造一个富有会合村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径。
会合村食用菌种植基地。
除了天子岭柑橘产业园,种植面积600余亩的六月香瑶山雪梨产业园也是会合村的一大特色。五月上旬“新生”的雪梨已经挂上枝头,记者在园中看到果农们正将“身材娇弱”的雪梨摘除,为“身材壮硕”的雪梨套上黄色的袋子,这些套了袋子的雪梨等到六月将长成甜美多汁的“硕果”,售价高达20元/斤。目前,农忙时在雪梨园中就业的村民达100余人,村民每年可获得劳务增收约80万元,因土地流转分红,村集体经济每年也可增收4万元。
会合村六月香瑶山雪梨产业园。
此外,拥有15个种植大棚、共82.3亩的食用菌种植产业园,共种植食用菌130万袋,村民每年可获得劳务增收约200万元;种植面积330亩的烤烟产业园,村民以土地入股可获得年分红25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6万元;种植面积700余亩的茶叶产业园,年均产量4万斤、销售收入可达1000万元;2处新建光伏发电站实现并网发电,年发电量约20万度以上,村集体经济年增收9万元以上。
会合村烤烟产业园。
“接下来,我们还将打造油茶产业园,目前已种植油茶800亩,计划今年再种植1200亩,形成规模化经营,届时可申请油茶种植补贴资金约120万元,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郑星表示。
产业兴,百姓富。三年来,驻村工作队全力推进土地流转、申请政策补贴、修缮产业路,想方设法打通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如今,会合村已流转土地4650亩,各类种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食用菌大棚和村帮扶车间雨衣厂完成提质改造;茶叶产业园5公里砂石产业路完成硬化,雪梨产业园及油茶产业园2.1公里产业路实施硬化拓宽,柑橘产业园5.5公里产业路的建设也已提上日程,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会合村雨衣厂。
深耕产业发展的同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也是驻村工作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三年来,在工作队与村委的协同努力下,实现5.8公里村主干道“白改黑”优化升级,拆除39座共计约2600余平方米的空心房以及所有旱厕,安装289盏太阳能路灯,建设3个污水集中处理站、1600余米污水管道……会合村村容村貌愈发美丽宜居。
会合村航拍。
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无论是推动产业发展,还是开展环境整治,都离不开“人”这一最重要的因素。如何畅通民情民意?工作队自有“妙招”——
据郑星介绍,驻村工作队以党建为引领,以“三长制”为抓手,激发基层自治活力,目前推举了6名片长、23名组长和61名邻长组成各级村民代表,来畅通村民与村委的沟通渠道,更好地联系和服务村民,同时,在村民和企业间架起间接沟通的“桥梁”,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满足其切实需求,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振兴蓬勃发展。
会合村航拍。
“只有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社会参与,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和社会资本的内生动力,才能真正做到产业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惠及群众。”这是驻村工作队写在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里的一句话。实践出真知,2023年,会合村集体收入达50万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红27.8万元,村内产业带动5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村民人均稳定增收约1.5万元。
三年来,驻村工作队坚实的脚印踏在会合村每一片山林里、每一亩田地间,丈量出“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这条路上,工作队还将继续前行,为会合村的乡村振兴书写出一份“美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