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交通运输民声网

当前所在: >

/

铁路运输

/

正文

杨桥畔的“调车达人”

时间:2024-05-28 08:35:31

来源:人民铁道网

作者:佚名

  

  5月12日,初夏的太中银铁路杨桥畔站,站内线路股道间银色的油罐车、乌黑的煤炭敞车、蓝色的集装箱车在陕北黄土高原映衬下构成一副色彩明亮的油画。

  

  “检查调车作业备品,核对调车作业计划,检查货车车辆状态……”延安车务段杨桥畔站调车长孙状带领班组几个“00后”职工行走在股道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我们站虽然小,但是发送的能源品类特别多,货运量大,每天干起活来得争分夺秒!”孙状介绍说。杨桥畔站是太中银铁路上的三等货运站,主要发送石油、煤炭、聚丙烯等货品。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各地对陕北能源需求供应量不断加大,全站调车班组由过去的4班增加至现在的15班,调车作业数量也从过去的日均10余钩增加到现在的日均70钩以上。他们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调车达人”。

  

  “连接!连接!”8时17分,孙状的对讲机里传来调车指令。随着调车机车缓缓前进,“哐当”一声,两端车钩紧紧“握”在一起。孙状弯腰探进车档间,双手拿着两端的风管将接口对在一起,用力一推,稳稳地把它们连接在一起。

  

  “推进,推进。3号领车!”8时32分,在车尾的连结员王琳权收到孙状的指令后,脚踩车梯,手紧抓着车辆上的扶手,身体微微弯向油罐一侧,把列车带进铁路专用线装车线。王琳权身后长长的油罐车列一节节地往装油的鹤管前推送。

  

  从铁路专用线的到发线到装卸线,单次取送车程长达3公里,连结员要扒在车上10分钟左右。虽然职工们个个麻利干练,但是一天大部分时间“挂”在车上并不轻松,每天还要在股道里走行10公里以上,完成上百次的弯腰探身。“干完活儿,胳膊酸痛、腿脚发麻是常有的事儿。”孙状说。

  

  “在油料铁路专用线调车不仅要快更要精准。”王琳权说,“油品灌装设备每19至20个一组,中间相隔9至11米,空车对位时,每辆油罐车辆与灌装口误差不得超过10厘米。因此连结员在作业时,观距观速很重要,稍有差错就会影响装车效率。”他们根据作业特点摸索总结出了“十、五、三车距离”作业法,将作业效率由过去每钩调车作业20分钟压缩到现在10分钟左右。在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杨桥畔站累计发送货物282.83万吨,同比增长26.5%。

  

  一个班下来,四个人衣服上留下深深浅浅的油印子,脸上油光映照着他们的脸庞。每天,他们分工负责、青春接力,一车车连接、一车车装运,把梦想融入陕北黄土高原壮阔的天际,把青春留在杨桥畔的山峁沟壑中,为国家能源保供挺膺担当。

  


原文链接:http://www.peoplerail.com/rail/show-1807-53707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