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交通运输民声网

当前所在: >

/

时事聚焦

/

正文

淮北治超成效为什么居安徽前列?

时间:2024-05-26 08:07:35

来源: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车货限重、超限量、北斗在线状态、在办案件状态……不到一分钟,货车的基本信息全部被检测出来。5月16日,记者走进省道411淮北市超限超载监测站,只见站内工作人员正通过高清摄像头、传感器和智能识别系统,对过往货车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传统治超模式是单纯依赖人海战术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围追堵截’,既费时又费力,现在好了,科技治超模式的运用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还提高了治超的效率和准确性。”该监测站站长李响告诉记者。
近年来,淮北市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摸索出以非现场执法为支撑的科技化治超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对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的科学治理、长效治理。自2018年以来,已通过非现场执法立案超限超载违法案件2万余件。

  

在省道411淮北市超限超载监测站前,车辆正在进行检测。张彩莉 摄

  
“目前,淮北市建设了45处动态监测卡点,对途经车辆实施全天候、不停车、智能化检测,动态采集行驶车辆超限超载、北斗定位车载终端使用异常等违法电子数据,有效延伸执法监管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淮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治超办主任张金水介绍说,在科学治理、长效治理下,淮北市的超限超载率稳控在0.1%以下,稳居全省前三。
此外,淮北市交通执法支队还自主研发了“遮牌”车辆自动识别系统、路警联合办案系统、黑名单车辆自动预警定位系统等28套智能系统,成功破解了车辆遮挡拍照无法识别等难题,确保交通运输安全。

  
黑名单车辆自动预警定位系统后台。张彩莉 摄

  
“我们公司主要是做金属材料和建筑材料的制造和销售,经常需要进行大件运输,过去,大件运输的限制比较多,运输风险也比较大,部分运输公司不敢派车,一定程度影响了公司日常的运营,现在,随着科技的运用,大件运输许可证审批流程缩短了,超限超载率明显下降,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我们找车运输很方便,公司效益也提升了不少。”淮北市科汇钢结构有限公司技术副总彭永告诉记者。
淮北市科技化治超新模式只是安徽治超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优化公共服务,在路域环境治理、大件运输许可服务等方面下大力气,推进行业管理方式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交通强省建设。
“今年是全国公路联合集中治超20周年,也是安徽施行《安徽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10周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科技手段的运用和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为建设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作出更大贡献。”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原文链接:https://jtt.ah.gov.cn/xwdt/mtjj/1223293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