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交通运输民声网

当前所在: >

/

时事聚焦

/

正文

【扬子晚报】“一带一路”上再添“钢铁驼队”

时间:2024-03-26 22:58:04

来源: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扬子晚报讯(记者 郭小川)24日下午,历经半个月的星夜兼程,首趟“莫斯科—海安”班列回程专列顺利抵达江苏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铁路物流基地。据了解,该班列将以每月2到3趟的频次常态化开行,将为深化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架起新的经贸桥梁,也为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海安是制造业大市,本地及周边地区的装备、纺织、食品、化工等支柱产业所需的生产原料,与俄罗斯、中亚地区主要出口原料高度契合。“海安—莫斯科”中欧回程班列的开通,将助力本地企业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运输时间将缩短三分之二左右。

  位于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的铁路物流基地,是江苏中欧班列开行和推进跨境贸易的重要载体。物流基地总经理王卫国介绍说,这趟中欧回程班列只是一个开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中亚回程班列已经完成口岸通关,于3月24日在阿拉山口站发出驶向海安。同时,从老挝万象发来海安的水果班列,以及海安始发首列阿富汗的跨境班列也在紧锣密鼓的组织中,物流基地全年计划开行各方向跨境班列40列。

  近年来,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全力推进“跨境园区”建设,促进本土外向型企业供应链的降本增效。海安至上海港和宁波港的海铁班列开通3年多来,共开行2300余列,累计降低企业物流成本1.3亿元;凤山港与上海港合作的ICT项目开通两年,累计服务本土企业10余家,进出口箱量突破4000标箱,累计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超1000万元。

  本文刊于《扬子晚报》3月25日2版


原文链接:http://jtyst.jiangsu.gov.cn/art/2024/3/25/art_41651_112001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