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6 00:10:55
来源: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在全国大范围迎来入冬前的第一波降温时,秋在福建屏南放慢了脚步。柿子红了,点缀在黄墙、灰瓦、绿林之间,晚秋用色彩与光影创作出一幅热烈与萧瑟相拥的山野风景。
屏南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翠屏山之南,双溪之汇,是为“屏南”。纵横交错的国道干线公路抚平了县域内群山的阻隔,织网交通,串联美景,助力屏南以革命老区县、高山生态县、风景名胜县、文化厚重县多重身份走出深山,绽放异彩。
龙潭里村。(李锐 供图)
闲来,慢生活
235国道、237国道屏南段一纵一横沟通屏南四方。它们就像大山深处静谧又热烈、敦厚又柔韧的两条白玉缎带,穿行于崇山峻岭间,连接山与海、古朴与繁华、宁静与喧嚣。
驱车驶离政永高速公路白水洋收费站出口,就离双溪古镇不远了。沿235国道继续行驶1公里,约5分钟可达。双溪古镇发祥于五代后梁,兴建于北宋,鼎盛于清朝道光年间,是一个有着10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镇。
作为闽东和闽北间的交通干道,雍正年间,屏南县衙门就在这里开设,县治史长达200余年。双溪古镇内至今保持着大批精美的古民居,石板长街曲径通幽,城隍庙、文庙、宗祠,以及几十家百年老字号店铺错落有致,处处透露着无尽的历史厚重之感。这里有一种独特菜系“知县菜”,每道菜都与一位县令相关,食材均取自屏南特产,人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还能了解双溪的历史文化。
235国道也是前往白水洋·鸳鸯溪国家5A级自然风景区的必经之路。白水洋·鸳鸯溪距离双溪古镇只有不到10分钟的车程,景观却截然不同。白水洋因其独特的地质地貌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
鸳鸯溪长14公里,附近山深林密,环境清幽,是鸳鸯栖息的好地方。每年秋季有成百上千只鸳鸯从北方飞来越冬,溪名由此而来。鸳鸯溪最适合徒步,访幽探微,寄情山水,幽谷、秀溪、峻峰、怪岩、古道、险栈、珍禽、异兽构成峻秀的峡谷景观。下至谷底,豁然开朗,有鸳鸯戏水,百丈飞瀑直泄,蔚为壮观。
下一站,古村落
游览古村风韵,眺望水烟袅袅。棠口村始建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岭下溪和白玉溪于棠口村前交汇成棠溪。在这样一座如诗如画的水乡古镇中,一座古色古香的纯木拱桥飞跨白玉溪之上,与周边的乡村景观融为一体。千乘桥是屏南县境内第二长木拱廊桥,复刻自《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拱桥白玉虹桥。千乘桥用榫卯结构打造,是传统木构桥梁技术最高峰,2001年千乘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定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桥也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所收入。
千乘桥桥头,一座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静穆肃立。新四军六团驻屏南期间,在当地开展了一系列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后来这只英雄部队北上抗日,诞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现代京剧《沙家浜》传颂的就是他们的事迹。
235国道、237国道屏南段串起了众多古村落。龙潭里村庄内有一条山涧,涧口处有一座小石桥,一眼泉水从桥下流过形成小潭,村庄得名“龙潭里”。龙潭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距今已有500多年。龙潭里的四平戏和酿酒技艺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龙潭里相隔4公里的四坪村如一座遗世独立的森林古堡,土墙黛瓦、亭台楼阁、溪流飞瀑、皓月繁星……每一次回眸都能收获一帧静谧画册。四坪村至今已有约800年历史,被誉为“福建最美园林式古村”。深秋,四坪村的柿子红了,土墙黛瓦间红艳动人的柿子挂满枝头,是四坪村一年中最美的风景。这时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道鲜美,也是吃柿子的最佳季节。
龙潭里、四坪村都是屏南文创古村。近年来大量艺术家、文艺青年到村中入驻,为深山村落增多了浓厚的文艺气质。坐落着图书馆、咖啡馆、美术馆、公益画廊,还有四平戏博物馆和红曲黄酒体验馆。
主题路线,迎客来
曾经,屏南县囿于交通发展瓶颈,美丽山水“养在深闺人未识”。随着235国道、237国道屏南段通车,纵横交织的交通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气。在地方政府的主导及规划下,沿线群众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出现代农业种植及乡村游、农家乐等特色农旅产业,一度闲置的门面摇身变成了旺铺。路通了,客来了,百姓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
235国道、237国道屏南段主动融入屏南县“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建设生态旅游强县”目标,坚持“四季常绿,三季有花,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简洁明快”的设计原则,形成季相、色彩、多花期相稳定的生态系统,结合公路沿线地形条件及屏南地域文化,以“白水洋五老峰”“武术之乡”“戏曲之乡”为主题进行设计,打造具有屏南特色的自然生态路线。沿线2个服务区、3个停车区,串联起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林木翁郁、飞瀑流泉、古村静谧、文化源远流长。
人车畅行,景美业兴。一条条蜿蜒交织的国道打通了进村的“最后一公里”,构建起山区交通“末梢微循环”,让屏南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陈勤思 魏巧燕 袁燕飞)
项目名片
项目简介:235国道屏南段纵贯屏南县南北,全长59.01公里,对接宁武高速公路,北达闽北、浙江省,南通古田市、福州市的主要通道。237国道屏南段横跨屏南县东西,全长76.54公里,建成通车后破解了宁德至屏南的交通瓶颈。
项目特点:结合沿线地形条件及屏南地域文化,打造具有屏南特色的自然生态路线。
项目意义:是宁德市“八纵七横多联”的干线公路网格局以及福建省“三纵六横二联”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了屏南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打通物流配送和游客进村“最后一公里”。
235国道屏南段。(吴磊建 摄)
237国道屏南段“党员示范路”停车区。(屏南公路中心 供图)
棠口村千乘桥。(陈勤思 魏巧燕 袁燕飞 供图)
寿山乡白玉村不耕农场。(李锐 供图)
附件下载:
0">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