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交通运输民声网

当前所在: >

/

信息联播

/

正文

创新服务出实招 公交发展看典型

时间:2023-10-13 02:37:07

来源: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近日,为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持续深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构建完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交通运输部组织遴选了13个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这些城市也交上了优秀答卷,保障乘客顺畅出行。本期策划聚焦重庆、上海、福建泉州因地制宜创新公交发展的经验。

  重庆 完善微循环 换乘通全城

  蜿蜒曲折的山城道路上,一辆辆爬坡穿巷的小巷公交成了靓丽的风景线。中秋国庆假期,重庆公交累计服务2149.6万人次出行,日均载客268.7万人次,日均发出7.9万班次,日均行驶里程104万公里。

  重庆背街小巷弯多坡陡、道路狭窄,解决次支道路沿线出行问题,一直是广大市民的殷切期盼。由此,重庆在全国率先开行独具山城特色的小巷公交,打通背街小巷“毛细血管”。

  “现在川外九龙附小周围的娃儿上学都方便了。”在九龙坡区直港大道北段站,刘女士指着小巷公交3207路兴奋地说。

  四川外国语大学九龙坡区附属小学周边部分道路狭窄,常规公交车无法通行。为解决该校师生公共出行难题,重庆西部公交多次实地调研,积极听取学校意见,研究开行小巷公交。

  串联起背街小巷与商超、轨道、公交枢纽站,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让市民享受“点到点”“门到门”出行服务。小巷公交票价2元,线路长度平均4公里。截至目前,重庆已开通30余条小巷公交线路,日均运送乘客超过4万人次,累计服务群众近1545万人次,公交出行吸引力不断提升。

  公交轨道一体化换乘也是重庆公共交通运营服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重庆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舒适的公共交通出行,既要提升快速性,又要提升便捷性。目前,全市轨道换乘站增至34座,其中3条轨道线相互换乘站4座;实施轨道运营站点提质增效等配套工程,整体提升130个轨道站点与地面公交的换乘效率。

  数据显示,在新建成的换乘站点中,公交和轨道平均换乘距离由原来215米缩短至35米,基本实现轨道、公交100米换乘全覆盖,80%的公交、轨道换乘距离在50米以内,部分站点实现“一体化、零换乘”。调查显示,98.7%的市民认为公交、轨道换乘时间缩短,83.6%的市民认为换乘舒适度提高。

  上海 启停等一等 上车更从容

  “师傅,等等我们!”一位带着孩子的乘客急急忙忙赶向公交车门处。驾驶员连忙安慰说:“不用着急,我会等你的。”

  车门关好,等3秒再起步;车辆到站,停3秒再开门。这是上海49路公交车首创的“黄金6秒”服务,这一服务让老人、携带婴幼儿的乘客能更从容地上车下车。

  线路相关负责人表示,49路要途经十几家大大小小的医院,老年乘客占比超过七成,车队推出“黄金6秒”举措,让乘客们能够安心上下车,进一步提升乘车体验。

  除了探索“黄金6秒”服务外,上海市还通过修订地方标准、更新地铁站内基础设施等方式全面改善老年人出行环境,提升无障碍服务水平。其中,《公交客车运行技术要求》提到,新投放的9米及以上车型全部为低地板或低入口公交车辆,持续提升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辆占比。为方便乘客辨识,在车辆的“前路牌”、后客门、车厢内部无障碍区域处,设置了无障碍标识。

  此外,上海市还根据地铁车站实际情况和安装条件,制定电梯与扶梯改造任务清单,推进车站出入口加装自动扶梯和无障碍电梯。上海地铁所有车站实现上下车无障碍渡板全覆盖,乘客可通过拨打车站预约电话或直接联系现场工作人员使用无障碍渡板服务。通过增设第三卫生间、改造无障碍厕位和加装扶手等举措,持续提升地铁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目前,上海90%以上的地铁车站卫生间已配备无障碍设施。

  福建泉州 公交﹢慢行 多彩更出彩

  国庆假期,福建泉州成为国内讨论度最高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全市22处文化遗产点推出打卡活动,游客纷纷前来一睹古城风采。中秋国庆假期,古城旅游客流约548万人次。

  泉州街头驶过的一辆辆蓝色公交车被市民亲切地称呼为“小蓝”,这是为响应“电动福建”的号召而置换的纯电动车,车辆白底蓝边的外观让人倍感清新。

  按照“古城提质、新城集聚”的城市发展战略,泉州公交集团加快构建“六位一体”新型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经过不断优化完善,目前泉州市区已基本构建起“公交﹢慢行”系统,打响“多元文化、多彩交通”服务品牌,形成以常规公交“小蓝”、微公交“小灰”、古城电瓶车“小白”、公共自行车“小黄”和公共停车场为一体的多元、多彩交通服务体系。

  经过逐年更新,公交集团所属126条常规公交线路,1556辆公交车辆已100%实现新能源化,服务范围涵盖中心市区、石狮市和台商区,并辐射晋江、惠安、南安等周边市县,是泉州市公共交通出行的主力军。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服务人次约2870万人次。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拥有众多文化古迹和旅游资源。为解决古城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古城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服务配套,泉州公交集团投入30辆观光电瓶车在古城6.41平方公里内运营,将公交服务延伸至古城背街小巷,实现了“点对点、门对门”服务模式,在保护历史文化建筑、还原古城生态面貌的同时满足自由行游客、古城市民的出行需求,提升古城的文化旅游品质。

  为加快“公交都市”建设,完善城市公交体系,畅通城市微循环,解决群众出行“开始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2022年年底,泉州公交集团投入5.99米新车型,方便居民接驳主干公交线路和慢行交通系统。车辆采取招手即停的上客模式,便于乘客上下车,目前共投入使用25辆微循环公交车。2023年上半年,服务乘客25万人次,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

  (赵小雪 记者 韩菁 薛荣泰)

  附件下载:

  0">

  相关链接


原文链接:http://jtyst.fujian.gov.cn/zwgk/jtyw/mtsy/202310/t20231011_627144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