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交通运输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奇闻轶事 > 正文

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形象标识(LOGO)设计方案有奖征集公告

发布时间:2023-12-12 来源: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为进一步提升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低碳中心”)整体形象,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低碳中心形象标志(LOGO)设计方案。

  一、征集对象

  本次征集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单位、团体、个人均可参加。

  二、作品要求

  (一)作品要充分体现“绿色”“低碳”“环保”等“碳达峰、碳中和”精神内涵,同时应具有“交通”的鲜明特征;

  (二)构图新颖,设计简洁,主题突出,通用性强,便于识别、记忆和推广,适合长期在各种介质的媒体上传播;

  (二)作品必须是原创,如创作过程中有参考作品,需写明作品元素借鉴来源;

  (三)设计稿应包括设计的图样、技术说明(图样尺寸、比例、颜色等)和设计图样的理念说明(设计寓意、背景等);

  (四)作品电子稿分辨率不低于600dpi(像素/英寸),可提供JPG或TIF格式,同时需提供矢量图(AI格式文件)。

  三、投稿时间

  2022年12月1日至6日。

  四、参赛规则

  1.参赛作者将设计文稿打包发送到指定电子邮箱:

  2.作品须附作者联系方式,包括地址、单位、移动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

  3.对录用作品,主办方可提出修改意见,设计者应积极配合修改。

  4.录用作品的版权和所有权均归主办单位所有;应征者不得在此活动以外的任何渠道使用该应征作品及相关设计。

  5.主办单位拥有对本次征集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五、评选办法

  本次征集评选采取专家初审、低碳中心组建单位票选、低碳中心管理委员会终评选定相结合的方式。

  (一)专家初审。由主办方组织专家评审团,从所有参选作品中评选出10件优秀作品。

  (二)组织票选。低碳中心各组建单位组织本单位在职职工(不少于10人)对10件优秀作品进行匿名投票,依据票数评选出3件入围作品。

  (三)终评选定。由低碳中心管理委员会从3件入围作品中确定1件为低碳中心LOGO,获“采用奖”,其余2件作品获“入围奖”。

  六、奖项设置

  1.采用奖:1名,奖金5000元。

  2.入围奖:2名,奖金各1000元。

  七、投稿联系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28-85525316

  电子邮箱:251465303@qq.com

  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

  2022年12月1日

  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情况介绍

  2022年,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组建了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低碳中心”),并将其纳入天府永兴实验室。低碳中心按照“1+6+N”的模式组建。“1”是指由省交科院牵头,“6”是指由公路设计院公司、交通设计院公司,蜀道集团、港投集团,以及比亚迪公司和长沙理工大学等6家首批骨干组成单位。低碳中心布局了低碳交通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低碳交通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交通低碳运营和智慧管控研究三个研究方向,将打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全产业链条,力争打造交通运输行业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先行平台、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引擎。

  目前,低碳中心聚焦公路水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开展了一批绿色低碳试点建设,并取得良好实效。一是公路隧道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应用。基于超静压差、风墙式压差和热位差三要素的进出口大高差公路隧道自然风形成机理,建立隧道有效利用自然风的节能模式,形成了利用自然风为通风动力的公路隧道智能-节能通风技术体系;利用隧道斜井井口与井底的高差,在斜井内设置引水管道,将斜井口冲沟中的水引入到井底地下风机房,在风机房内安装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目前,上述两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省公路隧道中,且碳减排效果明显。其中,雅西高速泥巴山隧道有效利用自然风,节能率达15%,约210万度/年,减碳1281t;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利用斜井发电实现年发电量400万度,减碳2440t。二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逐步推广。在我省天然砂石资源匮乏和枯竭的情况下,突破了从C20到C120人工集料制备高性能混凝土设计、施工、评价成套技术,研发的高性能混凝土调控技术可实现碳减排2.2t/m³,高韧性混凝土调控技术实现碳减排0.79t/m³。目前已在丽江至攀枝花高速大水井金沙江特大桥、青龙山金沙江特大桥等特殊桥梁及全线常规桥梁中的推广应用,较传统混凝土调控技术减碳2.2t/m³,总减碳量达264万吨。三是“绿电自给”工程全面铺陈。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路交通自洽能源系统的多能变换与控制技术”,试点建成了全国首个“交通全场景友好型”分布式光储项目(“绿电自给”工程)。沿江高速、久马高速、汶马高速等项目“绿电自给”工程正在加快推进。预计到2025年,我省将在2500公里高速公路实施“绿电自给”工程,预期装机容量可达24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30亿度,同时通过配置储能设施将具备100万千瓦的电能调峰能力。届时,“绿电自给”工程将全面实现绿色发电、配合调峰、自给自足,满足全省1.1万公里通车高速公路“建管养运”所需电能。

  

  

  

  相关文件:


原文链接:http://jtt.sc.gov.cn/jtt/c101520/2022/12/1/f37605227ad746b8b28467e92c4ee50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民声网 jtysms.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44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