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5 23:52:11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春天孕育希望,春天承载梦想。
3月17日,全区2022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拉开虎年稳增长大幕。
全年增长看首季。一季度成效如何是全年工作的风向标。
聚焦项目、聚焦产业、聚焦发展!比学赶超、互学互鉴、全力以赴!全区4467个三级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新疆经济大发展的春天正阔步走来。
近日,天山胜利隧道入口端中导洞内,施工人员在焊接钢拱架。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摄(资料图片)
项目建设掀热潮
雪后的天山银装素裹,G0711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天山胜利隧道施工现场,建设者们坚守岗位,为实现年度目标任务奋力拼搏;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4000余名施工人员进驻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经过紧张的施工,G3018线精河至阿拉山口高速公路于3月17日零时通车……春寒料峭中,新疆各地的项目建设快马加鞭,急速前行。
项目建设牵动发展全局,关系发展质量。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最终要体现在项目建设上,谁的大项目好项目多,谁的发展质量就会更高,发展速度就会更快。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全区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项目建设则是拉动有效投资的主要力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项目建设管理处副处长张永亮说,现阶段,我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存在不少短板,只有抓好这些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才能有效弥补短板弱项,巩固经济发展基础,增强发展韧性。
为唱好今年新疆经济工作的“重头戏”,去年12月份以来,全区启动实施项目建设“冬季打基础行动”,围绕“政策解困、问题协调、项目提速、投资增效”,研究政策、拓展思路、破解难题、推进工作。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窗口期”,立足补短板、强弱项,聚焦水利、交通、电力、信息化等重点领域,适度超前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天山南北,只要具备施工条件,无论是身处日新月异的产业园区,还是在塔吊林立的项目工地,或是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都能聆听到踔厉奋发向未来的时代之音。
稳增长更添新动力
3月17日,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黑山产业园里,投资10.1亿元的协鑫年产1.8万吨多晶硅项目建设全面启动。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工业增加值7.2亿元。
新疆是国家确定的“三基地一通道”,而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能源核心区和“西气东输”“疆电外送”的重要基地,成为国家综合能源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天,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1个涉及硅基新材料、煤化工及煤电、风电的项目开工。
“这些项目充分依托准东开发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刘超说。
同样是3月17日,在阿克苏经济技术开发区,阿克苏光电产业园UTG超薄柔性玻璃研发生产项目培土开工。该项目填补了疆内生产高端显示材料领域空白,将带动产业链配套贸易储运、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关联产业发展。项目建成投产后,实现年产值12.13亿元,利税1.69亿元。
一个重大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重大项目就能构成新的增长极。
今年自治区重点项目围绕优化投资结构,突出发展支撑力和民生保障力,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在抓好水利、交通、电力、城镇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促投资‘压舱石’的同时,注重发挥石油化工、煤炭煤化工、新型电力、硅基新材料等重大产业项目稳增长‘助推器’的作用,实施重点产业项目118个,总投资9091亿元,力争形成固定投资中产业投资占比达到 40%。”张永亮说。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发展后劲,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
从金山银水到高原明珠,从吐哈盆地到伊犁河谷,重点项目建设正为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注入新的血液、新的活力、新的支撑点和增长点。
3月17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举行2022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复工开工仪式。谢智摄
高质量发展增底气
综观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复工清单,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体量大、支撑强、产业关联度高、引领带动作用强”等新特点,透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一季度,南疆是投资的热土。张永亮介绍,南疆复工开工项目2458个,占比过半,达到55%;东疆复工开工项目872个,占比20%;北疆复工开工项目1137个,占比25%,项目区域分布基本均衡。
细心人不难发现,此次开复工的不少项目都锚定了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各地统筹推进优势产业延链、补链、拓链、强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一季度,自治区开复工硅基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石油石化产业链延伸等产业项目1372个、总投资7377亿元,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多。新能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项目达到2215个,一批新基建、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电力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
一个个项目勾勒了新疆可期的未来。但关键是要让项目从纸上,抓到手上,落到地上。
“我们发挥咨询机构联合作战模式优势,做好自治区‘六重’清单编制实施工作,发挥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产业、重大改革、 重大政策、重点要素引领带动作用,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和5660亿元信贷资金,系统谋划好项目的用地、用林、用能、环评等要素,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积极构建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1+N’工作落实模式,以‘十大机制’为主线,持续提升推进项目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王岿然说。
除了项目建设的高效推进,这个春天,还有一系列现象让人振奋:各地竞相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措施、大企业大集团纷至沓来考察投资、人流物流大幅度增长……从许多细节上不难发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新疆的明天信心更足了。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比起有形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更加任重道远,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从根本上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依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是,春天已来,未来可期。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有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全区2500多万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