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交通运输民声网

当前所在: >

/

时事聚焦

/

正文

“六化”匠心铸就“六路”经典——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时间:2022-03-04 23:29:28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通讯员 吕光军 摄影报道

  

  项目名片:

  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75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投资建设。项目起点位于河池市肯研那龙水库,终点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全长92.315公里,于2010年11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9月26日建成通车。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项目先后获得广西“真武阁杯”最高质量奖、交通运输部“李春奖”等奖项;2021年,该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从南宁市出发,沿着G75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一路驱车往北,行车约150公里就到达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境内,一条长约93公里的高速公路映入眼帘,平坦舒适的路面、布局合理的服务区和秀美的喀斯特地貌交相辉映,珠连起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千山万弄”,拉近深山里的乡镇村屯与首府南宁市的时空距离,它就是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河都高速)。

  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河都高速始终坚持“标准化、精细化、模块化、定量化、流程化、信息化”六化理念,着力打造“喀斯特地貌山区典型示范工程”,呈现出“标杆引领之路、科技创新之路、生态绿色之路、扶贫致富之路、民族团结之路、东盟友谊之路”六大特色,实现工程质量品质高、养护成本费用低的“建管养一体化”目标。据统计,2015年至今,河都高速平均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为96.51,整体质量优良,行车安全舒适,社会满意度高。

  统筹谋划 精准定位建设目标

  河都高速是广西高速公路推行标准化建设的第一批项目。项目设计有桥梁45座、隧道27道,桥隧比达32%以上,项目全线穿越喀斯特地貌山区,是当时广西高速公路中建设难度最大、施工环境最复杂的山区高速公路之一。

  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项目建设,在项目未实质性开工阶段,项目建设指挥部积极组织工程师沿规划线路图,从标头至标尾徒步详细踏勘了3次,对70余处重点控制性工程进行反复踏勘,并多次邀请设计单位、行业技术专家对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单位开展标准化培训等,摸透、吃透项目建设基本情况,努力做到履行工程师职责、体现工程师价值、超越工程师局限,将建设蓝图落实为助力沿线群众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经过反复论证、讨论修改,最终确定打造“喀斯特地貌山区典型示范工程”,致力于为社会提供一条“安全、优质、生态、文化、典型示范之路”的建设目标。

  精细管理 匠心铸就品质工程

  峰群耸立、洼地密布,溶洞和地下暗河丛生,生态环境脆弱;施工、运输困难,水源少、场地狭窄、筑路材料昂贵……如何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难题,强化工程技术管理、提升项目建设品质,是项目建设面临的挑战。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更是工程的灵魂。为解决喀斯特地貌山区修建高速公路选线难、填料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等难题,项目建设指挥部开展了广西区内“喀斯特地区典型示范工程”成套技术管理研究,推动解决技术难题。同时,项目建设指挥部全面贯彻落实“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本化”四化管理要求,并把四化管理要求进一步细化为“标准化、精细化、模块化、定量化、流程化、信息化”六化管理要求,以“三项集中两项验收”(即混凝土集中拌合、钢筋集中加工、梁板和小型预制件集中预制,模板和隧道衬砌台车验收、隐蔽工程验收)标准化管理为着力点,狠抓基础管理,注重细节管理,不断提升工程建设品质。

  此外,项目建设指挥部编写《项目建设管理手册》,明确质量管理的各个程序和细节;建立路基填石、大梁预制、墩柱浇筑等首件工程验收认可制,将工程实体一次性抽检合格率等纳入对从业单位的考核中,并以定期季度检查和不定期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项目建设过程质量管控工作,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项目及时整改落实,确保工程质量监督闭合;建立追溯制度,要求参与工程验收的质量工程师以及监理、施工单位三方拍照,进一步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同时,大力开展“典型带动、样板引路”活动,对不合格的工程,坚决重罚返工。

  创新引领 赋予工程卓越内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河都高速填石路基、石方路堑路段长69.6公里,占路线总长的75%;石方挖方679万方,石方填方1019万方,石方工程量大。为此,项目建设指挥部在填石路基方面,严格控制填石工艺,编制广西地方标准《公路填石路基技术规范》,制定填石路基施工工艺,规范压实设备和压实工艺,制定填石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和评定方法;在路床方面,采用0至4和0至6厘米的天然级配碎石作为厚80厘米路床填料,加强路面结构。

  为解决以往设计深度不足、填筑不规范的通病而引起的结构物“三背”跳车及工后沉降过大的问题,项目创建了桥背、涵背、墙背“三背”回填标准化建造技术,对结构物“三背”回填做系统设计,并确定标准设计图。

  鉴于大石山区山多地少、缺水少绿、生态脆弱等地质特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三不、四恢复、一覆盖”的理念以及“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大程度的恢复”的思想,针对路堑岩质边坡采用SNS柔性防护网进行柔性防护,结合喷播植生基材、生态袋+植被毯+种植攀援藤本植物结合的方式,及时进行生态和景观恢复,最大限度减少工程施工对地形地貌及植被的破坏。

  此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指挥部深入开展“企村八联建”活动,以支部共建、征迁共建、就业共建、设施共建、项目共建、文化共建、惠民共建、考评共建为抓手,与全线32个村委全面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各项工作。据统计,项目建设过程中共使用沿线富余劳动力8000多人次,硬化村屯道路80余公里、完善灌溉水渠2万余米、修建水柜60个,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巍巍群山气如虹,浩浩筑路鬼神工。回首过去,河都高速建设者们坚定“喀斯特地貌山区典型示范工程”的建设目标,用卓越的匠心铸就国家优质工程。未来,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将继续努力打造更多品质工程,为交通强区建设提供“交投样板”。

  

  图为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第2标段。


原文链接:http://jtt.gxzf.gov.cn/xwdt/jtxw/t1134838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