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5 22:46:37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通讯员 周恒洁
在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的背景下,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注重创新驱动转变,是深化落实“科交协同”的重要举措。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蒙山至象州、象州至来宾段)(以下简称蒙象来高速)指挥部创建“创新先锋 智慧高速”文化品牌,利用“微创新”力量,让项目建设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创新打造高速公路建设智慧化管理模式。
2021年11月,蒙象来指挥部“创新先锋 智慧高速”文化品牌荣获“交通强国 品牌力量”第三届交通运输“创新力文化品牌”称号。
迎势破局 凝聚“微创新”之力
“处在基层的员工总是面对各种繁杂的系统和数据,为解决系统软件间数据孤岛、数据利用不足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将蒙象来指挥部作为试点单位,自主研发了‘公路工程智慧管理平台’。”蒙象来指挥部指挥长杨泓全介绍。该平台投入使用后,能够将项目建设期间的投资、进度、质量、安全、档案等业务进行统一在线管控,通过系统的兼容开放功能,外接BIM技术等其他应用,为高速公路项目各参建单位提供统一的网络化业务协同应用。
蒙象来指挥部以此为契机,创建“创新先锋 智慧高速”文化品牌,成立以党员、团员为先锋力量的“微创新突击队”,研发、升级“公路工程智慧管理平台”系统,并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创新型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模式。
不仅如此,蒙象来指挥部党支部还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融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导师带徒、技术研发、技能培训等活动,锻造一支有智慧、勤钻研、敢担当、勇奉献的高质量管理团队。同时,在“创新先锋 智慧高速”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奖惩机制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项目各参建单位开展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全体员工的内生动力,积极开展管理、技术及设备创新。
在集团公司的带领下,蒙象来高速共引入使用“四新”技术21项,其中6项为区内首次引入,获评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2项,省部级QC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公路工程智慧管理平台软件著作8项,广西科技示范工程创新典型案例1项,不断提升蒙象来高速建设管理的数字化、标准化、智慧化水平,蒙象来高速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
借势谋局 建设“智慧高速”
“‘公路工程智慧管理平台’不仅在‘新’上做文章,还在‘智’上下功夫,能借助国家网络数据云平台及CA论证的电子签章技术,实现各项业务无纸化办公,将传统的双套制改成单套制,管理成本同比降低30%,实现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智慧化。”杨泓全说,一直以来,蒙象来高速把开展管理、技术、设备“微创新”作为重要抓手,致力于培养一批“智慧工匠”,打造一条“智慧高速”。
在蒙象来高速桥梁建设过程中,“微创新突击队”在全区首次尝试半封闭式预制梁场,保障T梁预制不受雨季和夜间施工影响,通过引进水能量砼节水保湿养护膜、桥面超声波摊铺机、隧道电缆沟施工台车、盖梁钢筋骨架自动焊接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建设品质桥梁,为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培森柳江特大桥是蒙象来高速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在建的世界最大跨径公路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微创新突击队”首次引进大桩径全套筒全回转钻机,为桩基施工节约了25%的时间。为保证全桥594片预制梁按期完成,项目部引进应用我区首个移动台架+蒸养设备的智能预制梁场,引进液压整体式模板、智能张拉、智能压浆、喷淋系统等,使梁板预制、养护及移运形成流水线作业,普通梁场效率提高150%。
此外,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解决混凝土拌合站污水污染环境问题,“微创新突击队”整合压滤机、砂石分离机、污水四级沉淀的优势,在我区首次自行设计公路工程混凝土固液零排放处理再生系统,有效分离和回收废弃混凝土中的沙粒、石子,污水在经过过滤、压缩等环节后,变成清水排放至循环洗车水池,可用于冲洗混凝土搅拌车,而滤渣则被压缩成板状物体,可用于日后便道修建,真正达到施工无污染、零排放的目标。
下一步,蒙象来指挥部将持续以“创新先锋 智慧高速”为理念,拓展党建工作新局面,全力将“公路工程智慧管理平台”打造成新基建时代智慧高速示范建设与路衍产业融合发展的服务平台,着力提升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
图为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蒙山至象州、象州至来宾段)黄洞河特大桥。 梁胜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