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9 07:37:35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朱滢
每年春运,是机场客流的高峰期,机场旅客服务保障也迎来最繁忙的时段。身为机场一线服务人员,怎样在高强度工作下时刻保持端庄的仪态和温馨的服务呢?1月24日,我来到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体验了一天见习旅客服务员的工作。原来,微笑服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跟着航班走的生物钟
凌晨3点40分,我的闹钟准时响起。今天,我是一名见习旅客服务员,我服务的首班航班起飞时间是7点,而我必须在5点半前到岗。
来到机场,我今天的“师父”杨妍已经为我准备好防护用具——防护面具、口罩、手套……一切准备就绪,我正式上岗了!
“我们到达登机口后,首先检查‘优先登机’指示牌是否摆放好、护栏是否摆放整齐,接着检查离港系统、无纸化设备、通讯设备……”杨妍一边熟练地向我介绍上岗前注意事项,一边麻利地检查各项设备。“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纰漏,这样才能保障旅客出行安全。”
“实战”开始,为旅客手部消毒、帮助旅客推婴儿车进机舱、清点登机牌……我的工作看似简单,但需要时刻专注,保证大脑一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什么时候可以登机?”“卫生间在哪?”“怎么注册行程码?”面对旅客五花八门的问题,身为“门外汉”的我回答时明显反应不够快,杨妍发现了我的迟疑,于是微笑着替我“解围”。看着她轻松应答旅客疑问,我肃然起敬,她们真是机场的最强“大脑”!
不到一个小时,我的面罩已被水汽模糊,额前的头发全被汗水打湿,但工作还在继续。经过一上午连轴转,我们接送了4趟航班,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不仅考验眼力、脑力,还要考验“脚力”。“一天下来微信步数达到2万步是家常便饭,春运期间服务特殊旅客多,还能再涨点儿。”杨妍语气轻松地说。
作为旅客服务员,她们的作息时间非常不规律,遇到凌晨三、四点的早班机,她们得更早到达机场准备;而只要当天自己负责的航班没结束,不管多晚,她们都要随时待命。这跟着航班走的生物钟,虽辛苦,但她们早已习以为常。
被汗水浸湿的手套
上午11点半,我们终于有空稍作休息,相比我的疲惫,我的师父杨妍却淡定自若,并时刻紧盯着手机群的航班信息,确保我们能够随叫随到。
“接到一位特殊旅客需要轮椅服务的请求,咱们得走了。”接到任务,还在餐厅吃饭的我们立即起身,第一时间推出轮椅,直奔“爱心驿站”。
我们接到的是一位腿脚不便的唐奶奶,由于快到登机截止时间,我尽可能稳定轮椅的速度,不时与唐奶奶唠家常,安抚她焦急的心情。最后,唐奶奶顺利赶上了飞机。
短短十多分钟,我的衣服已经湿透,但是看见被汗水浸湿的塑胶手套,却有种获得“战利品”般的成就感。我热得脱下外套,随口感叹:“机场的暖气开得太足了。”杨妍被我逗笑:“机场没开暖气,是我们的热情在燃烧呀!”
轮椅服务是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推出的系列便民举措之一。“针对春运期间老年、儿童等特殊旅客增多的特点,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设置无陪老年旅客爱心服务预约热线,并在候机楼入口、安检通道、登机口等区域设置‘爱心通道’和‘爱心驿站’,为特殊旅客提供精准服务。”杨妍介绍道。
服务旅客的秘诀
在组织旅客登机时,一个“小插曲”让我体会到用心的服务就藏在每个“小动作”中。第一次为旅客撕登机牌,虽然师父曾提前教我,但我却“马虎”了,例如,没有双手递给旅客登机牌,刷完条形码后没有检查电脑系统上登机人数是否“+1”。好在师父很快发现了我的问题,并手把手教我改正。跟上节奏后,我暗自长舒一口气,10秒的工作,竟要注意这么多细节!
杨妍告诉我,做好这份工作不但需要耐心、细心和热心,还需要具备专业的岗位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最重要的是要从旅客角度思考问题,想旅客之所想,解旅客之所忧,用真情打动每一位旅客,为旅客的回家路增添一丝温暖。因为这样,她们的坚守才有意义。
平凡见伟大,坚守显初心。当我们享受蓝天之上的无限风光时,当我们沉浸在回家团圆的喜悦心情中时,机场旅客服务员像一颗颗兢兢业业的“螺丝钉”,日日夜夜坚守在岗,把对亲人的思念深埋心间,把无数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让旅客的回家路变得不再漫长。
为老人提供轮椅服务。 周琳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