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交通运输民声网

当前所在: >

/

信息联播

/

正文

记石家庄公交援奥交通保障团队三名幕后英雄

时间:2022-02-18 22:23:10

来源: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在冬奥交通保障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奉献,乐在其中。他们发挥所长,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职尽责,为冬奥交通保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一趟趟公交车运行背后,有一群“指挥官”在精准调度,他们就是公交调度员。刘斌是石家庄公交援奥交通保障队的总调度,每天要调度357辆保障车,发送1700余班次。在他的排兵布阵下,服务冬奥张家口赛区的石家庄公交援奥交通保障队的33条线路得以正常运转,护送每一位赛区乘客安全出行。

  

  在线路正式运行前,保障团队已进行了两次交通压力测试和开幕式演练,测算了数次线路单车运行时间,保证提供准点高效的交通出行服务。工作中,每辆车运行到哪儿、各点位客流情况刘斌都要监控。“根据交通保障需求,运营计划时刻都在调整,随时调整车辆的发车时间,或调度机动运力,保障乘客出行。”刘斌说,必要时,还会直接前往各公交场站段和氢燃料加注站,实地勘查车辆运行情况,随时调整作业计划。

  保障团队在赛区服务的线路有15条为24小时运转,从每天接到第一通电话开始,刘斌的手机就成了热线。车辆是否顺利发出,班次间隔时间是否合适,是否有乘客滞留,这些问题他都需要第一时间了解。翻了翻自己的通话记录,刘斌一天接打电话百余次已成为家常便饭。

  与刘斌调度指挥不同,负责公交援奥交通保障团队后勤保障工作的王真,服务地点则在保障团队驻地公寓。王真负责保障队员的核酸检测统计、防疫等物资发放、队员住宿就餐等工作。

  

  由于闭环管理,保障队员们除了工作期间都留在驻地,许多队员还时刻处于备勤状态,工作压力较大。保障团队临时党支部不管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给保障队员们最大程度的关心。有的队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嗓子疼、牙疼、水土不服等各种症状,王真都会第一时间送去药品,护送他们就医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每日三餐,约有200至300名保障队员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回到驻地就餐,王真负责将早、中、晚三餐进行统计并发放至赛区主要的四个停车场休息室。只要队员有需求,王真都会尽最大可能满足,他还和驻地物业一道,解决好队员生活和住宿等工作。王真说:“执行交通保障任务的队员们任务更为艰巨。所以,我会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用餐、住宿等需求,竭尽全力为他们服务。”

  李水是保障团队四队的副队长,四队共负责13条保障线路,起点站和终点站在云顶滑雪公园、密苑太子酒店等地。线路海拔较高,盘山路、急弯较多,部分驾驶员不适应山区道路。李水与队员们在不同时段对危险路段进行多次踏勘,还对10余条线路进行分析并列出注意事项,组织驾驶员研究行车经验和技巧。

  

  在张家口赛区服务的保障车辆,是比传统新能源车更加清洁的氢能源车,车辆在运行中,只产生热量和水。新型车、新线路,安全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李水和队员们需要重新学习,氢能源车和传统的公交车相比,从原理到驾驶习惯都有很多不同,每一处都必须彻底掌握才能应对冬奥会服务保障的要求。

  四队共有氢能源车71部,四种品牌车型。李水专门找到各厂家驻张家口赛区技术人员,学习车型性能特点并进行总结,除培训外,他们多次在场院、赛区路段对车辆性能进行熟悉和掌握。四队有部分线路需24小时运行,有时夜间用车量增大,李水就24小时全天在场站值守,叮嘱驾驶员谨慎慢行,汇总线路运行信息,根据客流量随时准备增加临时班次。“冬奥会能在我们国家举办,能够成为服务冬奥会的一份子,我感到无比自豪和荣幸。”李水觉得工作中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执行好这次光荣的任务,向冬奥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刘练


原文链接:http://jtt.hebei.gov.cn/jtyst/jtzx/sjdt/10164293835068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