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交通运输民声网

当前所在: >

/

信息联播

/

正文

我省首创 “新型全装配式高桩码头应用技术”在盛虹炼化实现应用转化

时间:2022-01-22 00:19:21

来源: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我省首创 “新型全装配式高桩码头应用技术”在盛虹炼化实现应用转化

  近日,连云港市徐圩港区六港池盛虹石化集团与江苏方洋集团共建的码头工程(64号、65号液体散货泊位工程)水工主体结构顺利交工验收。这是江苏首个高桩码头建设采用“新型全装配式高桩码头应用技术”的项目,也是国内首创的高桩码头全装配化建设成套技术的成功研发应用。

  

  64号、65号液体散货泊位与已建盛虹一期配套码头生产运营交叉,施工期大量船只和人员在液化码头生产区附近作业,存在极大安全风险,生产运营船舶进出港装卸货期间,水上施工单位配合停止施工,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为了配合本工程的建设进度,促成项目早日投产,码头构件尽量标准化、模块化、现场易于拼装,在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耐久的同时,大幅度减少现场作业船机和人员、降低作业人员水上工作的安全风险、提升建设功效,同时做到节能环保。

  为此,今年立项开展了《新型全装配式高桩码头应用技术研究》科技与成果转化项目,创新推出了涵盖“全装配式码头模块化构件生产技术”、“全装配式码头设计方法”、“全装配式码头施工技术”、“全装配式码头全寿命周期监测技术及检验标准”的成套创新成果,并在连64号、65号液体散货泊位工程中示范应用。

  说明: 1633787904(1)

  应用上述技术,64号、65号液体散货泊位码头主体结构预制构件总数仅195件,与传统高桩码头结构预制构件总数量1000件相比减少80%以上,体积装配率78%,构件装配率100%。大大减少了水上预制件吊装次数和现场混凝土浇筑量,将水上工作人员由原来的“千人会战”压缩到十余人班组攻关,降低海上作业大风险概率,将码头工程建设工期由传统12个月压缩到7个月,降低工程直接成本8%。

  这一成套技术的应用转化,实现了高桩码头构件制作单位与安装施工单位分离,构件成为产品,促进装配化工厂新业态的发展。这有利于引导我省更科学布局高标准预制工厂,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容量,推动我省走在绿色港口建设前列。

   (厅科技处)

  

  


原文链接:http://jtyst.jiangsu.gov.cn/art/2022/1/18/art_41775_103199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