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交通运输民声网

当前所在: >

/

最新报道

/

正文

沿海高速指挥调度中心王丽娟发表散文《人生,因读书而逆风翻盘》

时间:2022-01-14 22:18:37

来源: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我们总是被父母教育或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学习,那么成绩好到底有多重要呢?2020年高考结束后,湖南一对双胞胎兄弟赵稞和赵棣分别以687分和685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所名校录取。作为一对出生寒门的双胞胎兄弟,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是十分难得的。虽说他们从小成长在大山深处,但是他们的老父亲深知,读书是改变孩子命运最快的途径。如今,他们两兄弟顺利进入了清北就读,到这一步,他们已经通过学习成绩拉开了和同龄人的差距,而且清华、北大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名校的背景又为他们的人生垫高了一块砖,他们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常常看到电视标语里面出现:“读书改变命运。”看得多了,觉得只是说说而已,可能因为自己没有付出百分百努力去学习,但后来,越来越多的事实都在证明,读书会开启我们新的人生。

  最近看了一部记录片《出路》,导演用6年的时间跟踪拍摄记录了3个不同阶层的孩子成长的历程。镜头中,他们像3条平行线,似乎永远不会有交点。

  镜头一:马百娟,12岁,大山深处的孩子,她本是一个对生活有着向往的小女孩,梦想着去北京大学念书,大学毕业能挣更多的钱改变整个家庭的生活状况。但由于家庭的原因,她中途辍学,15岁进城打工,因年龄和学历太低,屡屡碰壁。故事结尾,她嫁给了一位同村青年,继续走老一辈的道路。

  镜头二:徐佳,19岁,朴实家庭的高三复读生。镜头下的徐佳就像当下社会大多数家庭的缩影,温饱尚可。2009年是他的第三个高三,背负家庭的希望与父亲的遗嘱,他如愿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毕业后顺利找到了工作,与大学时恋爱长跑的女友结了婚,最后在武汉买了房有了车,在大城市站稳了脚跟。

  镜头三:袁晗寒,17岁,北京女孩。她家境殷实,从小上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好的美院附中,留级一年后辍学。3年后,她游遍欧洲各国,后来,申请上了心仪的艺术殿堂——德国杜塞尔大学。故事的最后她注册了自己的艺术投资公司。

  这里面的三个孩子,只有徐佳,完成靠自己的奋斗,抓住了读书那一根稻草,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人生的跨越。可能有人也会质疑说:我看很多人没有读书,做生意发财的比比皆是。我不否认,这样的人肯定有,但并不多不是吗?如今的时代早已不同,以前市场不饱和、信息不畅通,有大量一夜暴富的机会,但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知识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读书找到基层的工作都不容易,实现人生跨越便更难。高分记录片《高三》里面班主任王锦喜对农村孩子们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不会读死人的,你就拿出半条命来读就可以了”。十年后,有记者回访当年记录片里的同学们:“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们还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吗?”结果所有接受采访的同学都回答:“相信。”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这不是心灵鸡汤,是赤裸裸的现实。千万别觉得读书苦,那是我们去看世界的路啊!

  (作者系沿海高速指挥调度中心调度员)

  责任编辑:王冉冉 杜楠


原文链接:http://jtt.hebei.gov.cn/jtyst/jtzx/jtfc/1016418980570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