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20 14:34:32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通讯员 施宏樱
“让困难党员、职工平时有人问、节时有人访、困时有人助、难时有人帮”,这是广西路建工程集团(以下简称路建集团)创建“路建红色同心结”党建品牌的最初愿景。自2014年该党建品牌孕育以来,路建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各级党组织决策部署,不断建立完善共建、帮扶、联系机制,深入打造“路建红色同心结”党建品牌,通过“共建、帮扶、联系”机制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品牌的引领聚合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发展。
今年11月,“路建红色同心结”党建品牌荣获“交通强国 品牌力量”第三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荣誉称号。
汇同心创品牌
奏响暖心“开场曲”
党建品牌创建,是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也是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实践尝试,对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动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党建品牌的影响力和推动力、调动党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路建集团作为拥有62年发展历程的现代化国有企业,在职职工数量较大,部分退休党员、职工由于身患疾病或家庭变故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和谐发展。为解决该难题,2014年,路建集团组织开展“支部帮扶·情暖路建”活动,通过党支部和困难党员、职工结对帮扶的方式,织成坚固的“党群联心网”。“路建红色同心结”党建品牌便以此为开端,奏响党建品牌创建的“开场曲”,并开辟“共建”“帮扶”两条路径,以“汇同心”和“赠同心”的“双重奏”,增添序曲底蕴。
此外,因施工行业特点,在架桥修路过程中,会遭遇对外沟通方面的各种难题和阻力,给基层党建工作、生产管理等带来诸多困难。不仅如此,企业实行三级管理后,如何加强各级员工之间的沟通联系,提升管理效能,成为企业党委面临的一大难题。
以制度为保障,将上下联系落到实处。路建集团通过建立“三联”制度、“谈心谈话”制度,以党委委员联系支部书记、支部书记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模式,形成上下贯通、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建立领导人员联系基层党组织制度,将基层联系点织成“红色网格”,落实对基层党员的关心关怀,组成“百人服务网”,进而联系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全面铺开“千人服务网”,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路建集团利用党建这根“金丝带”串起企业职工、群众共同发展的“同心结”,用“路建红色同心结”汇聚各方力量,最大程度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减阻力、增助力、聚合力。自“路建红色同心结”党建品牌创建以来,逐步实现党建工作有序开展、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实力增强,推动党群关系和谐共进以及企业健康发展。
聚同向造品牌
奏响铿锵“进行曲”
路建集团把实践作为最美音符,通过务实措施织紧、织密、织牢“同心圆”,进一步丰富“路建红色同心结”党建品牌的活动载体。
路建集团通过“扶贫、扶技、扶智”形式开展村企共建,通过派驻第一书记、党员领导干部定期实地调研、为贫困户争取产业奖补资金、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定期进村授课等方式,推动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镇豹山村产业发展从无到有,助力豹山村147户贫困户552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活力。
同时,路建集团不断完善帮扶机制。对内“一支部”定点帮助“一名企业困难党员、职工”,对外“一项目”帮扶“N位沿线困难群众”,依托支部红色堡垒,织密一张“双向奔赴”的红色网格;成立福利小组,制定善款代管规定,建立“帮扶接力”工作机制及考核评价机制,逐步规范支部帮扶活动;利用地缘、资源优势,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开展捐资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
自“内外帮扶”机制开展以来,路建集团累计投入70余万元帮助24名困难党员和职工解决生活、就医、就学、就业等实际难题,服务沿线困难群众、学生超3万人次。
在该党建品牌的影响下,路建集团积极打造产学研“小高地”——广西路建新匠坊,提供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技术展示、校企合作平台。此外,该集团还联合项目业主、监理等单位开展各类联合攻坚、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各参建单位资源优势,在控制性工程现场建立党员先锋队、责任区、示范岗,设立党员联合攻坚服务站,以党建引领、联建聚力,创造多个施工奇迹,赢得多项荣誉,为广西交通建设持续贡献力量。62年来,路建集团共修建近3800公里公路、300余座桥梁,多个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李春奖等奖项。
下一步,路建集团将以“路建红色同心结”党建品牌获评第三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为契机,坚定不移地走“同向同行 共创共赢”路径,在凝心聚力上下功夫,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企业发展更“有形”、更“高效”、更“出彩”。
广西路建工程集团组织党员、团员到孤寡老人家中开展慰问。
彭娇欣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