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交通运输民声网

当前所在: >

/

重点关注

/

正文

一桥飞架黄浦江!南浦大桥,生日快乐!

时间:2021-12-03 21:47:50

来源: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作者:佚名

  南浦大桥,顾名思义就是连接原南市区到浦东的大桥。1991年12月1日,南浦大桥的正式通车改变了市民过江的历史,也成为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南浦大桥还凭借其新潮而创新的螺旋造型举世闻名,也承载了一代上海人的记忆。今天是它的30岁生日,让我们一起祝TA生日快乐!

  实现“一步跨过黄浦江”的百年梦

  1991年12月1日,上海市区第一座越江大桥——南浦大桥正式通车。

  它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宛如一条昂首盘旋的巨龙横卧黄浦江上,圆了上海市民“一步跨过黄浦江”的百年梦。主塔上“南浦大桥”四个红色大字为邓小平同志题写。

  浦西的引桥造形优美,是当时的设计师为减少占地面积而想出的别具一格的方案:曲线螺旋形,上下三环分岔,衔接内环线高架路、中山南路和陆家浜路。

  选址南码头,连接主干道

  1988年,大桥工程指挥部一成立,相关同志就沿着黄浦江两岸寻找桥址。桥要发挥功能,首先要和主干道连接,其次希望跨度小,江面越窄越好。最后大桥选址在南码头,那里是黄浦江市区段江面最窄处,航道距离为350米,又是建造上海内环道路的过江咽喉处。

  桥址确定后,航道部门首先提出,不能改变原有的黄浦江航道。防汛部门也提出,造桥不能让两岸的防汛墙受到影响。为了保证驳岸的安全,所以把大桥主塔往两岸延伸,形成了最后的主桥跨度423米。

  工程复杂、质量优秀

  最后,历时18个月,南浦大桥终于建设完成,使上海人圆了“一桥飞架黄浦江”的梦想。它主桥长846米,以一跨423米过江,跨度之大为全国之最!

  大桥的建成比计划提前了45天;大桥的主塔垂直度要求不超过1/3000,最后达到了1/12500,精度提高了四倍。

  对钢结构的质量检验,当时国家要求超声波检查、磁粉探伤,X光探伤三种方式可以任选其一,为了确保钢结构的焊接质量,当时三个质检方式一起做,并且全部都通过了。

  大桥建成后,车辆过桥只需七八分钟,浦东浦西之间的通行速度比轮渡提高8倍之多,较大程度地减轻了轮渡、隧道的压力,为加快浦东开发建设创造了条件,也拉开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序幕。

  1.jpg

  

  2.jpg

  3.jpg

  4.jpg

  南浦大桥新“升级” 行车更安全 桥梁更健康

  2019年4月11日,南浦大桥大修工程顺利竣工,完成了为期近4年的维修改造再升级。此次大修范围包括主桥、浦东引桥、浦西引桥以及11条匝道。除常规维修内容外,南浦大桥还添置了很多新“装备”,从而全方面“升级”。

  此次大修后,南浦大桥新增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通过203个传感器的合理布设、后台处理软件的有效集成,实现了桥梁结构运行状态的可知可控,为大桥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证,完成了大桥监控的智能化升级。

  在建桥之初,安装了日常维养用的梁底养护桁车和塔内斜升降机,近30年的使用,原有设备故障频发、效率低下。而如今,铝合金材质的新养护桁车取代传统笨重的钢结构养护桁车,用缆索式升降机取代传统的轨道爬升式升降机,不仅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又保证维养人员的施工安全。

  南浦大桥建桥之初,只在主跨桥梁上、下游迎船面钢梁外侧,分别等距设置了5座红色灯光。大修后,助航标志进行了新建,保证了桥下船只的安全通行,也降低了大桥被撞的风险。

  随着浦东浦西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桥面车流量的不断增加,浦西侧大位移伸缩装置损坏严重,急需进行整体更换。由于交通组织要求,不能完全封闭过江通道。通过改变伸缩装置的型式、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方式,顺利完成了30米长、3米宽的伸缩装置更换,满足了前一天晚上施工、第二天白天开放交通的要求。同时在具体施工中,通过BIM施工技术模拟,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施工作业时间。

  30年岁月荏苒,如今的黄浦江上已经有很多座大桥了,你最熟悉的是哪一座?

  


原文链接:http://jtw.sh.gov.cn/xwfb2/20211203/c324f06809d949508b248b3e15aac3d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