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19 17:50:50
来源: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近日,在356国道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城关何家园至城郊乡瓦庄村公路工程B标段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热火朝天地吊装预制箱梁。“桥梁承台已经完成49件,总数是53件,进度实现92.5%。”在1公里外的项目驻地数据采集控制中心,该项目总工刘清指着电脑屏幕介绍,即使不在施工现场,路基路面施工进度、拌和站工况等信息也一目了然。
智慧创新一小步,安全生产一大步。近两年,三明市交通运输部门围绕数字化管理,聚焦“智慧工地”建设,创新研发了智慧公路建设管理平台和普通公路农民工服务系统,聚合了政府监管一体化、施工进度实时掌握、工友劳动权益保障等多项功能,构建起全时监管、全员参与、全程覆盖的工地全周期智慧管理体系,助力建设品质工程。
风险共治 数据“一网汇聚”
智慧公路建设管理平台能随时为工程“保驾护航”。“平台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上传、分析、预警,同步将预警数据推送至相关管理人员手机,管理人员可第一时间对相关预警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在整改完成后提交反馈,实现闭合流程。”在刘清看来,这是降本增效的优势所在。
此外,智慧公路建设管理平台可根据施工数据实现进度形象化模拟、展示和管控,为管理人员进行计划纠偏、工期调整、进度推进提供可视化信息;有效整合分析各类零散的信息,最终实现指挥决策智能化。
“在这个平台上,不同主体、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均能被满足,公路建设管理数据透明度和效率也得到提高。”三明市交通运输局工程师谭得喜介绍,除了施工企业,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同样可以在平台上对项目进行全时动态监管,形成风险共治局面,推动政府落实监管责任、企业履行主体责任。
平台监管 为农民工解“薪愁”
356国道宁化县城关何家园至城郊乡瓦庄村公路工程B标段全长约4公里,工程在册人数103人。该项目使用的普通公路农民工服务系统不仅解决了项目人员数量不明、信息不清的状况,还与“福建省劳务实名制管理平台”无缝对接,极大地减轻了项目部人员管理的工作量。
该项目经理黄鸿国表示,项目部将人员工资信息上传到农民工服务系统,通过农民工工资专户提供资金保障。“我们根据人员实名制信息及考勤数据核算农民工工资,自动汇总数据,减少人为干预,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公平公正。”黄鸿国说。
“之前发放工资,需要每天安排人员登记出勤情况,月底还有统计、汇总、上报、审核等一系列繁琐程序。现在有了农民工服务系统,还有省级平台作为监管后盾,说句玩笑话,就算包工头跑了,我们也不担心被拖欠工资了。”来自湖南的农民工梁久清打趣说。
近年来,福建交通运输部门聚焦交通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治理,深入推进“无欠薪项目部”创建。依托智能化管理模式,356国道宁化县城关何家园至城郊乡瓦庄村公路工程B标段正在积极创建三明市“无欠薪项目部”。下一步,三明市交通运输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平台系统功能,拓展应用范围,为“智慧工地”建设提供更多“三明经验”。
(特约记者:陈勤思)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jtyst.fujian.gov.cn/zwgk/jtyw/mtsy/202111/t20211117_577581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