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19 17:04:12
来源: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世界四大文明如今已只剩下中华文明仍在延续,其他三个文明都要加个“古”字,就是说他们当时的文字、文明已经消失,已经没人知道当时的一些真实可靠记载。只有中华文明,几千年以前古人的语言、思想、治国、处事的理念仍真实地记录在典籍中,当“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口里说出的话,被现代的学龄儿童读出来时,我有一种穿越时光、一瞬千年的恍惚感。
这些感悟来自于近期看的《典籍里的中国》这个节目。看完第一期《尚书》,内心和灵魂就已经被深深震撼。《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狭义的“书”就是指《尚书》,“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之书,广义的书才指我们现在读的亿万本编纂成册的书。《尚书》记录了中华文明在先秦时期的一些事件、一些理念。《尚书》的作者已不可考,只知他比春秋时期的孔子还要早得多,孔子和他的弟子曾整理过《尚书》。
《尚书》能够流传于今天,不能不提一位先人,伏生。伏生生于秦,逝于西汉,曾为秦博士,始皇焚书坑儒时,伏生一家舍命保护《尚书》二十八篇,并将这仅存的二十八篇典籍流传于世。有了伏生的护书传书,代表着中华文明的《尚书》得以流传于今。
《尚书》中的治国理念其中就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个理念在后世传承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直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江山”,亦在几千年前就被我们的先人所证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条颠扑不破的历史铁律,也预示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走向新的辉煌。
再回到这个节目本身,它以舞台话剧的方式演出,演员高超的演技、精致的舞台布景和现代高科技手段,完美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让观众沉浸其中,随着古人的情绪一起波动。特别是倪大红老师演绎的伏生,问穿越回去的撒贝宁:“几千年以后的人们还看《书》吗”撒贝宁答道,人们还在看书、敬书、爱书,还记着护书传书的伏生。那一刻,伏生的表情无法用语言形容,有激动、有欣慰,有释然、有无悔,那一幕,让现场的观众以及屏幕前的我都红了眼眶。
这是历史的传承,是文化的延续,希望我们都能认真看看这个节目,尤其是我们的孩子,这才是富有营养的文化大餐,它让我们永远记住,中华文明从何处而来,往何方而去。就如每一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份红色的传承,那份心底的信念,永远是我们坚定向前的不竭动力。
(作者系中电建冀交高投公司太行山高速邯郸指调分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王冉冉